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臥龍,鳳雛得一者便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其二還是失敗?

時間:2022-04-22 11:40:5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頻繁的戰亂對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痛苦,這一點從漢末到西晉建立后人口的銳減就可以看出,但是亂世同時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雄主如曹操、袁紹、劉備、孫權,猛將如呂布、關羽、周瑜、張遼等等,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而同他們一道發光的,還有謀士這一團體了。

三國時代知名的謀士有很多,比如曹魏有荀彧、郭嘉、司馬懿、賈詡、程昱等,東吳有魯肅、張昭等,蜀漢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加上從屬其他勢力的謀士,混亂的天下成為將軍們建功立業的舞臺的同時,也是這些頂級謀士們縱橫睥睨的舞臺,而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荀彧、司馬懿、諸葛亮等人了,而他們又恰恰是當時重要的勢力,士族的代表,比如潁川士族、河東士族、南陽士族等。

當時著名的人評者水鏡先生,在通過八卦占卜后得出天下將出現三個大才:歐龍、鳳雛、冢虎,而這三人都是當世大才,得其一人便可安定天下,后來這三人分別對應了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其中劉備更是獨得其二,但是為什么最后反而是曹魏奪得了天下,或者說是司馬懿的后代從曹魏那里繼承了天下,而不是劉備勢力得到天下呢?

在這里就要先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對于三國的印象更多是來自于小說中,而小說和真實的歷史很大不同,小說中擁劉貶曹,而正史中曹魏才是正統,因此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劉備政權得到了很多大才,但是最終卻失敗了,但事實上,蜀漢、東吳和曹魏之間的戰爭,不過是中央政權對強化的地方割據勢力的收復而已,其中個人的才能雖然重要,但并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比如劉備麾下的龐統,雖然能力非常出眾,但是劉備在龐統建議下奪取益州時,受到了忠于劉璋的益州軍民一致的抵抗,龐統本人也死于劉璋軍隊的攻擊之下,這也造成了劉備過早的失去了一位重要謀士。

而隨后諸葛亮等人增援之下,雖然最終戰勝了劉璋,但是劉備政權在益州的統治并不是那么牢固,反而后來因為荊州的丟失,大大加重了外來人才與本土人才之間的矛盾,而這是蜀漢后來面對的最主要問題,諸葛亮即便能力再大,也無法依靠一個內部矛盾的蜀漢來對抗強大的曹魏政權。

而曹魏雖然在很多人眼中是篡漢,但是從歷史和法理的角度來說,曹魏是受禪于漢朝正統,因此具備統治上的法統力,所以被后世廣泛認為是正統政權,只在南宋的極特殊的時代將蜀漢認為是正統。

而曹魏的正當法統,以及曹操所奠基的良好基礎,都為曹魏后續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不僅在人才上得到了司馬懿為代表的河東、河內士族的支持,還有河北士族、潁川士族等的大力支持,人才不斷,加之國力上的巨大差別,曹魏乃至其后的西晉王朝統一天下是必然的事情

關鍵詞: 決定因素 建功立業 地方割據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