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此人是鐘會的外甥, 阻止行刺劉禪, 卻一招要了舅舅的命!

時間:2022-04-23 12:43:5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燦爛海灘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轉載)

說起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年底發(fā)生的鐘會謀反事件,后人較為熟悉的是監(jiān)軍衛(wèi)瓘的臨危不亂。正是由于衛(wèi)瓘的冷靜沉著,聯(lián)合其他將領才得以平定叛亂。不過,在這一事件中還有一位關鍵人物。如果不是此人向司馬昭建議將衛(wèi)瓘安插在鐘會身邊,那么歷史很可能就會改寫。

這個人,名叫荀勖。

荀勖,字公曾,潁川郡潁陰縣人氏,是漢末著名的"荀氏八龍"家族的成員。荀勖的曾祖是東漢司空荀爽,祖父為射聲校尉荀斐。除此之外,荀氏一門在漢魏期間還出過名臣荀彧、荀攸等人,可謂名滿天下。

荀勖早年即以聰明好學著稱,十幾歲便寫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后來步入仕途,成為大將軍曹爽的部屬,曾擔任過中書通事郎等職。高平陵之變后,無人敢去為曹爽奔喪,唯有荀勖獨自前往,此舉使得他聲名遠揚。

不久之后,荀勖被任命為安陽縣令、驃騎從事中郎、廷尉正等職,其個人才能受到司馬昭的稱贊,并將其納入自己的大將軍幕府,轉任從事中郎、記室等職,成為司馬昭的心腹。

曹魏熹平五年(公元253年),降將郭修在蜀漢行刺大將軍費祎成功,引發(fā)曹魏帝國的一片歡騰,不少人主動請纓,打算仿效郭修前往蜀漢行刺后主劉禪。此時,荀勖向司馬昭提出:"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于四海,以德服遠也。"此語深得司馬昭贊賞,下令從此后不得再向蜀漢派出刺客行刺。

荀勖的母親姓鐘,是鐘會的堂姐妹,兩家平時關系非常密切,鐘會的父親鐘繇曾經對青少年時期的荀勖非常關照,而荀勖對鐘會這位堂舅也比較了解。對于鐘會的政治野心,荀勖早有察覺。

滅蜀之戰(zhàn)開打前,荀勖就曾提醒司馬昭,并建議讓衛(wèi)瓘擔任監(jiān)軍,防患于未然。與其說鐘會是死于衛(wèi)瓘之手,倒不如說是自己的外甥荀勖這一關鍵建議最終要了鐘會的命。

西晉帝國建立后,荀勖又成了開國元老,歷任濟北郡侯、中書監(jiān)、侍中、光祿大夫、尚書令等職。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荀勖病逝。

關鍵詞: 從事中郎 射聲校尉 主動請纓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