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時間:2022-04-25 16:49:53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有的時候,總是有些反例會出現,有一些人在自己快要死的時候,說出的一些話反而是坑了別人,那么在歷史中,這樣的例子有哪些呢?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方孝孺的人,他是天下文人的領袖,有著很高的威望,可他支持建文帝,自己也是建文朝的重臣,等朱棣起兵奪位后,他始終沒有向朱棣投降,并且自己還強硬表示,就算是誅殺自己的十族他也不會改變。

沒想到朱棣還真的就這么做了,結果在方孝孺的九族基礎上,把他的學生們也算了進來,總共十族全部被殺,他的這些學生算是被他給坑慘了。其實這些人在死前說的話,只是一個引火索,在那之前問題就已經出現,只不過他們的話加劇了問題的爆發,我相信他們不是存心要這么做,更多還是無奈之舉,畢竟在死前還算計別人,怎么看都是不光彩的事情。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秦孝公,他在位的時候任用商鞅變法,成功把國家發展起來,由于商鞅為秦國立下很大的功勞,秦孝公也是給他非常多的賞賜,還封他為商君,在國內有著極大的權勢。可隨著秦孝公的病逝,商鞅的好日子也到頭,繼位的秦惠王和他有仇,于是他就抓住商鞅并把他給車裂。

偏偏在孝公死前,還特意叮囑自己的兒子,告訴他商鞅是一個大才,要想把國家治理好了,必然是要重用他,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商鞅之間的恩怨,我認為這件事孝公自己就不懷好意。

他這么說只會讓兒子更加忌憚商鞅,這對商鞅不是什么好事,孝公這么聰明的人難道看不出來嗎?說白了他自己就已經準備要對商鞅動手,不過他把這件事交給自己的兒子來做,死前這番話就是在提醒兒子。

韓信和商鞅的情況有些類似,不過他不是被坑的人,而是他主動去坑的別人。韓信由于自己的能力非常強,這就引起劉邦的忌憚,在漢朝成立之后,很快韓信就被拿下,并最終死在呂后的手里。在死前,韓信也是認清現實,他非常后悔表示自己當初干嘛不聽蒯通的話。

蒯通是他身邊的一個重要謀士,早期韓信領兵北上自己來單干,他在趙地成功發展起來,擁有了龐大的勢力,這個時候蒯通就來勸他,認為他應該趁機自立,可韓信沒有聽他的話。

后來韓信入齊,蒯通又來勸說他自立,偏偏韓信還是沒有聽他的話。就這樣蒯通見到韓信這么固執,認為他早晚會出事,自己就趕緊溜了,可沒有想到,韓信在死前的這番話,讓劉邦心里非常不滿,劉邦立馬就找人把蒯通給抓了過來,并且要把他給殺掉。

幸好蒯通這個人非常會說話,他明白當時的劉邦正在強調屬下對君主忠誠,于是他就表示自己當時是為主公效力,說得話都是為了主公考慮,劉邦也并非是不明事理的人,最后也還是把他給放了,雖然蒯通沒有被殺,可韓信這番話還是把他坑得夠嗆。

蜀漢時期,劉備稱帝沒有多久就發動對東吳的戰爭,可這場戰爭他敗得非常慘,蜀漢主力被滅,國力受到嚴重的損傷,劉備自己也在白帝病重。

他在死前把國家交給諸葛亮,在和諸葛亮說話的時候,他正好就看到了身邊的馬謖,劉備就直接表示馬謖這個人不能重用,偏偏這個馬謖當時是諸葛亮非常重視的人才,諸葛亮是拿馬謖當接班人來培養的,劉備這么直言讓諸葛亮也有些沒面子,心里就沒有把劉備的話當回事。

結果馬謖在街亭犯下大錯,讓北伐大業毀于一旦,這時諸葛亮才想起劉備當時的話,其實劉備這番話沒有錯誤,可他表述的方式不太對。

關鍵詞: 聰明的人 這個時候 不明事理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