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張飛殺豬,關羽賣棗,他們都不曾拜師,武功從何而來?

時間:2022-04-25 19:53:2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引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縱觀中國悠久歷史,三國無疑是一個傳奇性的時代,無數英雄豪杰都出現在這個時代,于是《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跨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輝,后世也衍生出無數的影視作品。三國中的風流人物都有歷史可追溯,這讓人對他們的事跡更加的關注。書中的草船借箭或是三顧茅廬的故事,皆回味無窮,中國歷史文化以它獨特的魅力一直持續的吸引著后人,成為中國特有的三國文化。

三國事人才輩出的年代,卻也是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群雄割據的時代并不少見,無數豪杰見此民眾苦難,都懷有拯救天下蒼生的理想,比如諸葛亮。心系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步步為營幫劉備建立蜀國,然天有不測風云終還是失敗。劉備的桃園三兄弟還有張飛與關羽,有野史提到張飛是殺豬的,而關羽是賣棗的,他們沒有拜師學藝,那武功高強是從何而來?

武圣關羽

關羽是三國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名將,直到現在民間對他的生平都有無數揣測。關羽早年由于犯事,一直漂泊在外,無家可歸,流落到涿郡,遇見劉備與張飛二人。三人相見恨晚,一起喝酒談天說地,對現實的不滿和滿懷天下的抱負,讓三人成為好兄弟,接著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和劉備張飛三人一同走南闖北,救濟蒼生。關羽用他那"青龍偃月刀"斬出一條條生的希望,后世將關羽尊稱為"關公",在清朝雍正年間,關羽又再次被尊稱為"武圣",將其地位一下就拔高,與孔圣人一般地位。關羽是三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武將,那他的武功又是怎么來的呢?

關于早年關羽犯事的歷史較少,沒有明確交代,關于他跟隨劉備前的故事更是難以追溯,在《三國志》中更是絲毫不提,只能在野史與民間傳說中找尋一些蛛絲馬跡。據傳關羽最早是賣棗的,而關羽搖晃棗子使其掉落,長年的習慣使得關羽的力氣比平常人大許多,而年年的訓練,也讓他能掄起八十多斤的青龍偃月刀,關羽力大如牛的原因也許就在這。

先天的體能優秀也使得關羽在后天戰場上有一定的優勢,早年關羽還沒加入劉備陣營之時,是靠賣棗為生,那避免不了一些稅費與沖突。在民不聊生的混亂年代,有武功傍身才能使得生活過的平安,關羽為了好好生存下去,學了一招半式,后又投奔劉備帳下,在上戰場殺敵的時候,實戰經驗讓他進步飛速。良好的基礎與后天的勤奮努力,關羽練就一身無人能及的武功。

三國猛將張飛

張飛與關羽是同期的兄弟,兩人皆是三國蜀漢的名將,也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兩人性格互補,給劉備帶來許多幫助。張飛在早期認識關羽劉備結為兄弟,后一起參加劉備組織的軍隊,意欲鎮壓黃巾軍,后三人一起顛沛流離,在亂世中拼搏一處屬于他們自己的地方,三人互相扶持幫助,才使得劉備得以建立蜀國。后張飛被部下殺害,部下帶著他的頭顱投奔了孫權。

張飛與關羽一樣都有著過人的武藝,都能在戰場殺敵百萬,張飛的慣用武器為丈八蛇矛。根據野史與民間相傳,張飛最早是個殺豬匠,以殺豬賣豬為生,這樣的生活與張飛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契合。張飛在后世的作品中多是以滿嘴胡須,性情火爆,雖沖動但仗義的形象。殺豬的生活中鍛煉張飛見血的素質,其生活也與官兵打交道,學些武功傍身好走天下,廣交朋友,最后遇到劉備結為兄弟,協助劉備建立蜀國。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驍勇善戰,贏得許多認可,也在實戰中獲得很多的經驗,成為一代名將。

結語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后世對三國的評價絡繹不絕,三國一個亂世造就無數的英雄豪杰,而那些傳奇人物更是引發后人的感懷。無論再過去多少年,三國的故事中的人物會一直鮮活著,他們留在那個年代,卻活在人們的心里。

關鍵詞: 民不聊生 英雄豪杰 青龍偃月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