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于汗毛上刻字 微雕大師朱次元借微觀世界展浩瀚中華文明

時間:2018-12-03 16:35: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核舟記》中細致描繪了一件“核舟”微雕工藝品,相信其精巧、逼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浙江湖州,微雕大師朱次元竟能在直徑約0.03毫米的汗毛上進行雕刻,精美絕倫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據了解,微雕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茍,其作品上的內容往往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被歷代稱為“絕技”。

在朱次元的作品《古韻迎賓》頂端的花瓶襯片上,鑲有一根他本人的汗毛,上面刻著“天下太平”四個字,更被稱為微雕領域的登峰之作。

朱次元曾是一位木模工。模型制作的工作單一且重復,這讓一向事事追求精益求精的朱次元逐漸感到枯燥乏味。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民間藝人竟能在大米上刻字,這引起了朱次元濃厚的興趣。于是,他開始自制微雕工具,用繡花針磨出筆尖或刀口當刻筆,嘗試在有機玻璃或者石上進行雕刻。

打開微雕世界的大門后,憑借這份打心底的喜歡,朱次元不斷挑戰自我,從印章到頭發絲再到汗毛,這位昔日的木模工,在30多年的時間里拿到了6項國家級精品展金獎、兩項國家專利及兩項世界吉尼斯紀錄等榮譽,還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了“浙江省工藝大師”的稱號。

《發刻民族樂器》《微刻歷代帝像印章》《孫子兵法古兵器》《金剛經》《歷代精品名石印章》……一件件精美作品的背后,離不開朱次元高超的微雕、繪畫、書法水平,在他多年持之以恒地練習下,三者早已融會貫通。

對于技藝精湛的微雕大師來說,作品“栩栩如生”的表現效果也許是極高的追求,但對于一位精益求精的工藝大師而言,還遠遠不夠。如何讓作品跨越“栩栩如生”的華麗外衣,不再停留于器物上的形似,讓主題內涵展示作品的內在靈魂,朱次元開始在“生”字上做起文章。

如要“生”,需有“魂”。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他,將中國的文化精髓刻入作品。“人家刻頭發,我刻汗毛,人家刻平面,我刻立體,人家刻書法頭像,我刻經典文化。”朱次元說。

他以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作為創作背景,完成了展示中華民族起源、朝代更迭、禮儀文化的作品——《中華魂》。該作品由《華夏溯源》《中原競雄》《古韻迎賓》三個篇章組成,創作前后跨越三十多個春秋,氣勢磅薄、一氣呵成。

在《華夏溯源》中,朱次元基于自身理解,選取了黃帝像、八卦圖、生肖姓氏、老子道德經等元素,展示了他心中的“華夏源頭”;在《中原競雄》中,他用帝王、兵器、兵法展示了一幅幅群雄爭霸、逐鹿中原的朝代更迭歷史畫卷;在《古韻迎賓》中,中華濃厚的文化底蘊于唐詩宋詞、民族樂器、仙女迎賓等元素。

朱次元將“魂”融入作品,讓“魂”與“生”合二為一,才使《中華魂》獨一無二、不可效仿。“細入毫發,巨納乾坤。”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曾如此評價道。(記者 胡小麗 通訊員 孫雅萍)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