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五子良將之張郃:姓常見、名特殊,沒想到表字還是固定搭配

時間:2022-05-07 13:41:3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張郃,字儁乂。在曹魏五子良將中登場最晚、活得最久,一度成為諸葛亮的心腹大患。他一生以巧變著稱,史書中給他的評價是:"張郃識變數,擅長安營布陣,能夠根據地形的變化隨時應對,并能預料到敵人的戰術。"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魏書·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作為名將,張郃的故事也是三國迷們耳熟能詳的。但是,關于他的名和字,卻是少有人去專門了解過。

郃,往往會被誤寫成頜。這兩個字雖說稍有點像,但字義卻是差別太大了。頜字,《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下巴,現代漢語字典的解釋是口腔上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而郃字,指的則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地方--郃陽縣,現在把它稱為合陽縣,位置在陜西的渭南市。也可以指郃水,郃陽縣位于郃水之北,因為古人講"山南水北謂之陽"。

所以張郃的這個名,高概率是與郃陽縣脫不了關系了,至于說到底是他剛好在這里出生,還是因為他的父親或祖輩與這里有什么淵源,所以為了紀念才取了這么個名,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張郃乃是河間鄚人,也就是現今的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人。鄚這個字,舊時讀作mò,現在的讀音則是mào?,F今任丘境內還有個鄚州鎮,就是當時的鄚縣舊址所在。鄚縣與郃陽縣的直線距離也要近700公里,如果按照兩地的實際行程距離,恐怕都得接近1000公里了。

再來說張郃的表字儁乂。首先,這兩個字又被寫作俊乂、雋乂,哪一個都不算錯。甚至有人要寫成雋或者?也沒問題。因為雋(也寫作"雋"),通"俊",俊與"儁"、"?"是一回事。雋是雋的異體字,儁是俊的繁體字。一個字,五個寫法,看著都讓人頭疼。

俊,根據《白虎通》的解釋:"百人曰俊",百里挑一才可稱之為俊。乂,本義是割草、除草,引申為治理、安定的意思。二字合二為一,俊乂指的是才能出色的人,也寫作俊艾。

而張郃也確實無愧自己的表字,不僅出色,更是三國時期的頂級人才。他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因為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郡相應諸葛亮的叛亂,被增邑千戶,累計獲得了高達4300戶的封賞。在史料可查的數據中,他所獲得的戶數,也只有曹爽的12000戶、張魯的10000戶和滿寵的9600戶能夠超過。

雖說單純的數字意義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證明張郃的地位。而起碼在曹叡時代,除了曹姓宗親以外的封賞可都是拿實力來獲得的。

而且,張郃還為后世貢獻了一個成語--屈指可數。諸葛亮兵發陳倉的時候,因為司馬懿奉旨在荊州操練水軍,于是便派張郃都督關中的軍事。當時,面對明帝曹叡的擔憂,張郃回答道:"不等臣到達陳倉,諸葛亮大軍就已經敗退了。因為屈指計算,諸葛亮的軍糧最多支撐10天。"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作者,立即刪除。

關鍵詞: 五子良將 耳熟能詳 河北省滄州市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