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備若帶上諸葛亮伐吳,能否取勝?

時間:2022-05-15 07:57:1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場。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舉大軍討伐東吳,在夷陵之戰大敗而歸,其實如果換諸葛亮領兵,恐怕也難取勝。

首先,陸遜在蜀國大軍面前,采取步步為營的縱深防御,與司馬懿的堅壁不戰有異曲同工之妙,諸葛亮一生謹慎,勢必不會大舉進攻,長期下來難以取勝;其次,諸葛亮一直主張聯吳抗曹,作為政治家,諸葛亮看重的是利弊趨勢,而陸遜作為將帥都督,看重的是破敵之策,態度上陸遜就略勝一籌;最后,夷陵之戰耗時長久,從公元221年七月到公元222年八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又正逢烈日炎炎,大軍疲憊不堪,軍心也早已渙散,蜀軍天時地利人和均不占優勢,諸葛亮率兵也難以取勝,不過,起碼不會像劉備敗的那么慘。

這場戰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吳蜀重修于好的聯盟再也沒有發生動搖,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后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后來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并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關鍵詞: 夷陵之戰 保持不變 中國古代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