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漢宣帝為何追謚爺爺為“戾太子”,這么難聽的稱號,其中有何隱情

時間:2022-06-09 09:37:16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劉據被冠以惡謚,并非漢宣帝這孫子太"孫子",這已經是劉據所能獲得的最好結果了。我們只需要弄清兩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是對"巫蠱之禍"的定性問題,二是古代禮法障礙問題。

關于"巫蠱之禍"的定性

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巫蠱之禍"是一場冤案,而且漢武帝生前已經給劉據平反了,證據就是漢武帝殺了蘇文、滅族江充,把所有加害過太子的人全都處死,還建了"思子宮"、"歸來望思臺"。

可人們沒注意到與之相反的記載:

一,劉據的唯一骨血劉病已并未及時赦免。

既然劉據被平反,他唯一的孫子,即漢武帝的皇長曾孫劉病已,就應該受到優待。可實際上若不是邴吉反抗,劉病己差點在獄中被漢武帝處死。漢武帝直到臨終前,才留下遺旨,下令釋放劉病已,但還是沒有給他恢復皇族身份。

二,衛子夫及其子孫們并沒有恢復名譽。

衛子夫被收繳了皇后印璽,漢武帝遺令,讓李夫人以皇后身份隨葬茂陵。這表明,衛子夫已經被廢掉皇后,漢武帝到死都沒有給她恢復身份,甚至都沒有讓她遷葬茂陵。

同樣,包括太子劉據、太子妃史氏、皇孫劉進及夫人王氏,以及劉據其他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沒有得到死后應有的待遇。按常理,他們既然含冤而死,漢武帝應該拔高規格追封,實際上不光沒拔高,連罪人身份都沒給解除。

三,漢武帝明確說"巫蠱案件"真實存在。

漢武帝生前曾經跟丞相田千秋有一段對話,大致表達了三層意思:其一,巫蠱事件是不容懷疑的,你親自參與審理,并且再次挖出了木偶人,說明這事不是冤案;其二,你們審理了很長時間,卻遲遲沒有結論;三,這都是我的過錯。

漢武帝為何有這么奇怪的表述?因為直到漢武帝去世,巫蠱案件一直在審理中,始終沒有定論。

其實并不是案件有多復雜,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劉據確實有巫蠱行為,田千秋不敢,也不能把實情告訴漢武帝,而且一旦追查下去,朝中還有一大批人會受到牽連。

這種情況下,以田千秋、邴吉等人為首,采取一個"拖字訣",審而不決,拖到漢武帝駕崩,事情不了了之,借此既保住了漢武帝與子孫們的骨肉情,又穩定了朝中的局勢。

按漢武帝的一貫作風,既然認定了的事,早就嘁哩喀喳辦了,哪容得下臣子們拖拖拉拉?原因是,漢武帝也不敢說破真相。

其實漢武帝內心認定劉據有巫蠱行為,但又不大清楚劉據參與了多深,更不能接受自己被兒孫們集體詛咒的殘酷事實。

這事要傳出去,漢武帝恐怕就會淪為歷史上最難堪的皇帝了!所以,漢武帝與大臣們心照不宣,一方故意拖,一方裝鴕鳥不想知道真相,雙方默契地等生命的句號,來了結案件。

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可能給衛子夫、劉據及其家屬平反嗎?不可能的嘛!所謂"思子宮",燒死蘇文等,其實是漢武帝給世人編織的"父子情"假外衣,把矛盾外化的政治手段而已,不能視作真的給"巫蠱之禍"平反了!

關于古代禮法的剛性規定

所有皇帝即位,世人對他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他的皇位是否合法。古人信天命,認為皇位不合法,就會招致天譴,政權就不穩定。

什么叫合法呢?按宗法制,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就是合法!這個法統自西周開始延續,貫穿整個封建和帝制社會。如今的人無法理解,但請記住,這是古代政權的基本法,地位相當于今天的憲法。

按這個規定,漢宣帝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除非他是漢昭帝的嫡系傳人。可是漢昭帝無后,怎么辦?繼承法里有一塊"補丁"--過繼,可以從血緣關系最近的宗室子弟中,過繼兒孫作為自己的骨血,續上嫡系。

漢宣帝就是按這個規定,才名正言順地當上了皇帝。《漢書》中,太常禮官有一段話:

"《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意思是,您既然承繼了昭帝的嫡系,就不能再祭祀"本生父母",而是只能祭祀漢昭帝。也就是說,過繼不是名義上的,從禮法上,漢宣帝這時候就已經跟劉據、劉進斷絕了爺孫、父子關系了。

既然這樣,漢宣帝就不能再追尊劉據為帝了,劉據已經被剝奪了嫡系,漢昭帝才是嫡系。如果漢宣帝非要認親爺爺劉據,不認漢昭帝,那等于否定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你可能認為,不就一個追封嘛,劉據和漢昭帝哥倆都是"皇"不行嗎?不行,嫡系至尊是天道,也是防止庶系奪位,維持政權穩定的法寶,不能開玩笑。

這種死板的規定叫合理不合情,導致很多親母子不能相認,甚至親爹要給兒子下跪(爹是臣兒是皇)的畸形。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不斷修補漏洞,宗法制不再特別死板,但西漢那會兒只能如此。

"戾"太子稱謂背后的掙扎

法理斬不斷人情,在法與情之間,漢宣帝其實也很掙扎。按法律,爺爺劉據是罪犯,同時跟自己又斷絕了爺孫關系,他不能加以"皇"字號追封,可按人情,他情不自禁地想為爺爺做點啥。

所以,即位的第二年,漢宣帝就試探著向大臣們提出,給曾祖母衛子夫、祖父劉據、祖母史良娣、父親劉進、母親王翁須,加謚號,置園邑。

漢宣帝這個提議,足見少年天子的聰慧,既給大臣們扔了個難題,考察他們對自己的敬畏程度,同時又不違法,讓自己進退有度。

為何這么說呢?因為加謚號和置園邑,雖然有點"過分",但是卻不違法。謚號只代表被加謚人的身份,士族都可以加謚號,不是只有皇帝才能加。

園邑可大可小,一般士族之家,都有專門的家族墓地保護人,咱這個不就是人數多一點,公款花銷嘛,不在禮法管制范圍內。

漢宣帝的擦邊球太妙了!官員們也不笨,看穿了漢宣帝的心思,不答應沒理由,答應了他會"得寸進尺",要求給劉據等加"皇"。

所以,他們一邊告誡漢宣帝,你已經是昭帝之后,不能祭祀劉據一系了,一邊同意給劉據等加謚號,建園邑。

那么,謚號為何用了一個難聽的"戾"呢?

戾一般被認為是"惡謚",意思是不悔前過、不思順受、知過不改。其實它還有另一層意思:有其功無其意,意思是他本可以當皇帝卻沒得到,暗含"委屈"、"蒙冤"的意思。

這個謚號恰如其分,劉據生前已經淪為罪犯,要受到批評,同時鑒于實情,又得到后人同情。

多年后長安曾經出了一個案件,有個叫方遂的人,聲稱自己就是劉據,嚇得桑弘羊等高官都不敢表態。京兆尹雋不疑卻大聲呵斥說:

"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詣,此罪人也。"

不管真假,先下獄再說!后來一審訊,果然是假的。雋不疑的話,其實代表了主流輿論,劉據就是罪犯,沒什么好爭議的!

對漢宣帝來說,他沒有能力推翻曾祖漢武帝的結論,能讓爺爺得到禮葬,并獲得一份祭祀,已經是在法理范圍內,他能做到的上限了,"戾"就"戾"吧。

劉進為何可以加"皇"

可劉進很幸運,他居然得到了"皇"的待遇,這又怎么解釋呢?

其實劉進也不是一步登天,劉據加謚號建園邑時,他跟著加謚號"悼",也建了園邑。不過,劉進比他爹的待遇高,劉據園邑二百戶,劉進三百戶,且獲享諸侯王資格。

為何兒子比爹的待遇更高呢?兩個原因,對漢宣帝來說,爹比爺爺血緣關系更近,同時劉進在"巫蠱之禍"中屬于罪犯家屬,不是主犯。

八年后,有官員提出:"《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

假如父親身份是士族,兒子是天子,兒子就應該用天子之禮祭祀父親,所以劉進應該被稱為"皇考"。

這就怪了,八年前官員們還振振有詞,你是漢昭帝之后,不能再認劉據劉進了,這會兒怎么變了腔調呢?

官員們敢說這話,肯定會找出理由:劉據跟漢昭帝是兄弟,劉進是漢昭帝侄子,劉病已過繼給漢昭帝當孫子,劉進也可以過繼給漢昭帝當兒子嘛,多順溜!

哈哈,打補丁的辦法何其多,全憑一張嘴,只要能從書本上找出點蛛絲馬跡,合理解釋就可以,況且誰不想拍皇帝馬屁,比的是誰水平高!

還有比這個更離奇的"補丁",東漢光武帝劉秀,居然強行把自己過繼給西漢元帝當兒子,其實漢元帝比劉秀大了69歲,他死后27年劉秀才出生,而且兩人之間跨越西漢、新朝和東漢。

一塊完美的大補丁,讓劉進驚喜不已。當然,漢宣帝不會拒絕這份從天而降的意外收獲。至于爺爺劉據嘛,俺也沒辦法找到"萬用補丁"了,對不起!

綜上所說,給劉據加"戾太子"稱號,里面不存在所謂漢宣帝"怨恨",他恨不能給爺爺追加"皇"字號,可惜歷史事實和法理障礙,不給他打補丁的機會。

關鍵詞: 巫蠱之禍 沒有得到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