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快看點丨司馬懿臨死前,為何違背禮制,禁止子孫拜謁自己的陵墓

時間:2022-06-16 09:43:0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資料圖片)

嘉平三年六月,即251年,曹魏權臣司馬懿一病不起,于同年八月病死于洛陽,終年七十三歲。司馬懿之死并不倉促,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后事,因此在臨死前,他"預作終制"、"作顧命三篇"。司馬懿對后事的安排有悖于常理,甚至不讓后世子孫祭拜他的陵墓,那么司馬懿為何要這么做呢?

司馬懿的遺囑主要有四項內容:第一,陵墓的位置選在首陽山,"不墳不樹"。所謂"不墳不樹"指的是陵墓不用土堆成墳丘的形狀,不種植任何樹木。按照當時的規制,"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只有平民才會"不封不樹。"司馬懿雖然沒有稱帝,但已經是曹魏的權臣,這明顯不合符規制。

第二,遺體入殮時,"斂以時服,不設明器"。所謂時服指的是平常穿的衣服,明器就是陪葬品。按照司馬懿的地位,即使穿黃袍下葬,也沒人敢提出異議。可是司馬懿卻下令穿平常的衣服下葬,而且要求不放任何陪葬品。中國古代講究"生養死葬",才是盡孝之道,因此厚葬之風盛行,可是司馬懿卻要求薄葬。

第三,"后終者不得合葬"。意思是說死在司馬懿后面的夫人,一律不得與他合葬。第四,后世子孫禁止拜謁自己的陵寢。這個規定是最不合理的,"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對先祖的祭拜是"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可是司馬懿卻違背禮制,不讓子孫祭拜自己的陵寢,這到底是為何呢?

我覺得司馬懿的遺囑之所以有悖常理,主要有兩個目的,也是司馬懿臨終前最擔憂的事情。其一,"不封不樹"、薄葬以及不讓后世子孫謁陵有一個共同目的,這就是隱藏自己陵寢的位置,防止陵寢被盜。戰國道漢朝時期,厚葬之風盛行,結果到了亂世,十墓九空,所以司馬懿想通過這種手段,來達到防盜的目的。

其二,吸取歷史教訓。當年,司馬懿被曹爽剝奪權力,他是如何發動政變,掌控曹魏政局的?沒錯就是高平陵之變!當年,曹爽跟隨魏主曹芳出城,拜謁高平陵,司馬懿這才趁機發動政變,將曹爽一黨斬草除根的。司馬懿雖然病重,但他并不糊涂,因此他臨死前下令,"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司馬懿死后,司馬師、司馬昭都遵從遺囑,從未祭拜過父親的陵寢。不過,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卻違背了祖父的遺囑,拜謁了司馬師、司馬昭的陵墓,但是"不敢謁高原陵(司馬懿的陵寢)"。西晉雖然統治了天下,但很快就陷入混亂,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北方則落入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之下。

然而,司馬懿的陵寢卻銷聲匿跡,人們再也找不到他的高原陵了!自司馬懿死后,至今已經過了一千多年,關于司馬懿陵寢的位置說法很多,但卻始終沒有確切的位置,我們不得不佩服司馬懿的老奸巨猾,到臨死前他思緒依然那樣清晰。

參考資料:1.《晉書》;2.《荀子》;3.《白虎通》;4.《資治通鑒》

關鍵詞: 發動政變 老奸巨猾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