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會說話的樺樹皮:科學發掘和運用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

時間:2019-03-26 08:16:24    來源:中國文化報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饒河鎮新民社區居民姚立芝,每天都會到該縣樺樹皮制作技藝傳習基地學習樺樹皮制作技藝,經過傳承人的耐心傳授,姚立芝掌握了要領和技巧,如今的她已能夠制作一些簡單的樺樹皮制品,有的送人、有的賣了。

使用樺樹皮做房子、漁船、生活器具,是赫哲族先民在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物質資源極其匱乏、社會環境嚴重閉塞、科學技術與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情況下維持生存的一種舉措。

據黑龍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孫亞強介紹,早期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的生活離不開樺樹皮——他們出生在樺樹皮窩棚,孩子放在樺樹皮搖籃、戴樺樹皮帽,炊具是用樺皮制作的桶、盆、碗、盤和杯,盛物用樺樹皮箱子、盒子,捕魚用樺皮船,用樺樹皮做鹿哨吸引獵物,人死后用樺樹皮覆蓋棺木。

“正因為絕大部分樺樹皮制品都是維持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樺樹皮制作技藝才在千百年中口傳心授、薪火相傳,不斷完善并傳承下來。”饒河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李鵬蕭說。

據了解,近年來,饒河縣非遺保護中心對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進行了大量搶救性記錄保護工作,對樺樹皮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付占祥進行了細致詳實的圖片、視頻采集;對樺樹皮的剝離、生活用具制作過程進行視頻和圖片采集;該縣還對赫哲族制作的樺樹皮作品進行了圖片采集。

與此同時,饒河縣非遺保護中心還以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樺樹皮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工作。該縣自2009年起,先后在縣博物館建立了150平方米的樺樹皮制作技藝專題展廳、在四排赫哲族鄉建立了200平方米的樺樹皮制作技藝民俗專題館、創建了290平方米的樺樹皮制作技藝綜合展館,并出版發行了《醬瓣樺韻:黑水白樺樹皮文化研究》《樺皮文化圖集》《致非遺文化傳承·敬匠心技藝純青》等書籍。此外,饒河縣還多次組織樺樹皮制作技藝傳承人參加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黑龍江省文博會、黑龍江省社區文化藝術節、黑龍江省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各類展會或節慶活動,使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得到進一步推廣和傳播。

伴隨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饒河縣樺樹皮制作技藝傳承人群正在不斷擴大。近年來,國家、省、市、縣四級傳承人體系逐步建立,以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朝書、趙春雷為主體的“樺樹皮制作技藝”傳習基地先后設立,樺樹皮制作技藝進校園和進社區傳習活動積極開展,幾年來累計培訓學生800人次,而參與學習樺樹皮制作技藝的社區居民達到30余人。

“經過傳承人的細致研究和創新求索,如今的樺樹皮制作技藝已經不只體現在簡單的工具制作和平面畫作之中。”李鵬蕭說,“樺樹皮畫發展為以白樺樹皮、楓樺樹皮以及其他多種材料相結合的立體浮雕式作品;樺樹皮制品增加了細致精美的鏤刻、砸花、鑲嵌等制作手法,作品也從水桶、箱子等常見的生活用具轉變為首飾盒、化妝盒等精美器物。”

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森林資源的不斷減少,樺樹皮制作技藝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對此,樺樹皮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尤俊濤表示,在樺樹皮制作技藝保護傳承中,要加大對樺樹皮替代品及樺樹皮制作技藝文創產品的研發力度,盡可能減少樺樹皮的使用量。

今年春節期間,饒河縣舉辦了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文創設計大賽。大賽征集到各類樺樹皮制品70余件,全部由省、市、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學員制作。這些作品風格積極向上、異彩紛呈、趣味性強。

饒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潤佳表示,饒河縣將進一步科學發掘和運用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提升傳統手工技藝創意設計與制作水平,激發廣大群眾非遺保護熱情,推動饒河縣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張建友)

關鍵詞: 樺樹皮 赫哲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