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蘇州博物館與蘇州市非物質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主辦的“蘇藝天工大師系列——周瑩華發繡藝術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了中國刺繡藝術家周瑩華創作的20多件發繡藝術作品。
發繡在古代又稱墨繡,在制作中先以墨線起稿,再用發絲代線,以滾、纏、切、接等刺繡針法繡制,繡面效果頗有墨線勾勒的白描風格,因此得名。發繡是江蘇特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品種之一,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間,是以人的頭發絲為原料,結合繪畫與刺繡制作的藝術品。據傳剛開始是由于當時的信眾將發絲剪下,以白描法繡佛像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后到元明時期題材逐漸廣泛起來。
發繡制作工藝復雜,耗工驚人。頭發經過收集、洗染和化學處理之后,被發繡藝人用之為線,歷經數月甚至數年的辛勤制作才能完成一幅發繡作品。因頭發有粗、圓、不服帖等特點,要讓作品達到“平、亮、均勻、自然”的效果,藝人就要采取不同的針法進行繪制,通常每幅作品會用上近10種針法。發繡藝術作品與絲繡相比,色彩典雅、古樸大方,尤其是在表現白描畫時微微凸起的線條顯得剛健有力。經處理后的人發,具有不腐不爛的特點,用它繡制成的發繡作品具有保存時間長的特點,有利于長期收藏。此外,頭發具有人體DNA,這也決定了它有著獨特的人文價值。
在中國,尤其是古代中國,人們珍惜頭發如生命,并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教誨,也有宋代孝女周氏為紀念其母,刺血手書《妙法蓮華經》7萬字,以發絲繡之,歷時23年而成的故事。同時,頭發作為重要信物也傳遞著人們的忠誠、堅貞和深情。古代女子常把自己的頭發贈予心愛之人,表示“伴君左右,同患難,共榮辱”,新婚夫婦則會將雙方頭發纏繞一起以取“永結同心,不離不棄”之意。佛教徒皈依佛門時都要剃度,不僅是“了卻塵緣”,也是表達對佛祖的虔誠和普濟天下的堅定。因此,頭發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精神的代表,以發制禮物表達的更是對受贈者的最高致意。
周瑩華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她出身于刺繡世家,其生父高伯瑜是蘇州刺繡研究所的創辦人之一,被尊稱為“現代發繡之父”。由于從小就受到刺繡藝術的熏陶,看到了許多精美的繡品,使得周瑩華對刺繡藝術有所了解并逐漸喜歡,而幾十年來專門從事刺繡藝術的過程更讓她體會到了這門藝術的博大精深。周瑩華的發繡作品特別講究藝術性,她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豐富了發繡的表現題材,創新拓展了發繡針法。從此次展覽中的作品來看,不僅充分顯示了發繡藝術精致、雅潔、柔麗的美學品格,也能看到周瑩華的個人藝術風格。
雖然新中國成立后蘇州刺繡研究所將蘇州發繡恢復了,但由于材料、題材等問題,導致很少有人從事這一工藝制作。而上世紀90年代,周瑩華為了實現其父高伯瑜的心愿,更好地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便開創了自己的發繡工作室。
由于題材和技法的原因,發繡流傳下來的作品大多較為簡單、粗糙,為了突破傳統,周瑩華攜其工作室的蘇州繡娘們潛心研究,在題材上不再受佛像的局限,在技法上也大膽創新。如在繡制《維摩演教圖》發繡作品時,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利用發繡“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特點,運用滾針、纏針、接針、虛針等不同針法,充分發揮了發繡善于表現線描人物的特點,通過發質的濃淡、粗細、曲直等刻畫出原作人物衣履長紗的飄逸和室內家具線條的剛硬。整個畫面顯示出發繡線條強烈、明快、爽健的美,達到了不施丹青也光彩動人的效果。“我的發繡作品大都取材于傳統中國古畫,所以在藝術上強調詩、書、畫、印的統一,在繡制技藝上注意用針依據書畫筆法,要求提、按、頓、挫之筆意與濃、淡、枯、濕之墨韻皆能得以完美再現。”
作為發繡的原材料——頭發的選擇也極其講究。周瑩華說,老年人的頭發太脆,還沒上繡針就會斷;男子頭發則太粗,柔韌性不好,長度也達不到要求。因此,不僅要精選發質柔軟的少女的頭發,還不能是經染、燙、焗油等被損傷過的發質,長度則以30厘米至40厘米為宜,太長妨礙拉針,太短則要經常換線。
周瑩華對發繡的創作要求很嚴格。她表示,發繡的手工繡發只是第一步,之后還得經過裝裱、整壓等多個環節,一環扣一環,其中不管哪一環做壞了,整幅作品都要報廢。“曾經有一幅發繡長卷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作品在勾稿、刺繡上都很好,只是在最后裱畫時出了問題,影響到了作品的外觀。為了嚴守質量要求,我決定重新繡制,直到自己滿意。有瑕疵的那件至今還躺在倉庫里。”周瑩華說。
正是秉承著這種嚴謹的創作態度,在多年的發繡工作中,周瑩華攜其他蘇州繡娘們不僅先后繡制了《韓熙載夜宴圖》《發繡雙面繡圖》《清明上河圖》《千手觀音》《姑蘇繁華圖》《水月觀音》等經典發繡作品,先后獲得了十幾個國家級、省級的重要獎項,還多次參與國內外重要展覽,并被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國際名人收藏。通過她們的努力,也在全國確立了蘇州發繡的地位。
除了致力于探索當代發繡藝術在藝術語言和材料上的創新突破外,多年來周瑩華還身體力行做了很多傳承推廣工作。她不僅帶著自己創作的發繡作品積極參與國內外展覽,發現、培養發繡傳承人,還時常在高校、社區等地舉辦講座、現場示范等互動活動,走進人們的生活,讓大眾了解發繡藝術。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表示,在浮躁物化的現代生活中,發繡不僅是藝術品,也是洗滌心塵、澄凈思想的高雅意象。蘇州是發繡藝術傳揚的中心,而周瑩華是當代蘇州發繡的守護者。(施曉琴)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院在改善就醫環境、降低就醫費用、優化就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