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最早中國” 她姓“夏” 為什么說“最早中國”具有唯一性?

時間:2019-10-09 18:59: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二里頭遺址,可以看到許多奠定此后“中國”三千多年傳統思想理念之“中國要素”

“最早中國”在哪里?

“最早中國”是考古學界對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都邑、以二里頭文化為內涵的國家實體的稱謂。

現知最早“中國”一詞見于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其銘文記周武王伐紂班師途經洛陽,認為這里是天下中心,故宣告“余其宅茲中國”,在此營建都邑建立新的國家統治?!兑葜軙?middot;度邑解》記載:周武王說“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可見,當時所謂“中國”專指伊洛平原夏王國故墟。

在大約距今4000年左右,中原地區誕生了一支考古學文化——新砦·二里頭文化,它占據了今河南大部和山西南部、安徽北中部、陜西商洛地區。從文化傳承、歷史年代和地望等方面推斷,它所代表的大體就是史傳“夏”王國。夏從眾多方國中脫穎而出,成為萬邦之中心。

“最早中國”姓“夏”!

在二里頭遺址,可以看到許多奠定此后“中國”三千多年傳統思想理念的成就,即“中國要素”:

都邑制度。這里主要指城市規劃設計思想。《考工記》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宮城位于都城中央,城市格局如棋盤狀,這是先秦時代最為規范、理想的王都格局。二里頭夏都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井字形城市干道,由此構成了都邑的“九宮格”格局——王宮居于中央,前有手工業作坊區,后為祭祀區,左右是貴族聚居區。這種王宮居中的都邑建設思想理念,一直傳承至明清時期。

宮室制度。高大雄偉的宮殿是王權的象征。王權世襲的合法性,來自對先王的專有祭祀權,于是產生專門的宗廟。二里頭最早出現了先王宗廟與時王宮殿分列現象。

封禪制度。王權天授,是中國古代傳統政治觀念。王者必須通過控制對天神地祇的祭祀權宣示王權合法性。正如《史記·封禪書》所說:“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古人把祭天叫做“封”,祭地叫做“禪”。在二里頭夏都發現的圓形土臺式祭壇、長方形土壙式墠,被認為是原始的“天壇”“地壇”。在都城營建天壇、地壇,以祭祀皇天地祇,是秦漢以來實行的制度。

禮儀制度。禮儀(等級)制度是社會分化的產物,是統治者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故《禮記·禮器》曰:“禮也者,合乎于天時,設于地財,順乎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在二里頭夏都,禮儀制度的物化體現,廣泛體現于建筑物、墓葬、青銅器和玉器等禮器,由此,我們雖然不能詳述當時的禮儀制度,但卻可以了解當時人們的社會等級差異。

為什么說“最早中國”具有唯一性?

一、見于最早的明文記載。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明確指洛陽平原是“中國”所在。

二、最早突破龍山時代區域文明羈絆。龍山時代,諸文化盛極卻最終未成為更廣泛區域之中心文化,此時,伊洛嵩山地區龍山文化卻廣納四鄰文化精粹,升華為廣域文化中心。

三、對周邊區域形成最大文化輻射效應。二里頭文化曾向四周遠距離傳播:如東南之江淮地區,南方之江漢地區,西南之成都平原,西方之渭洮地區,北方之遼河地區,都可見到二里頭文化之蹤影。而其周邊區域文化則無一能及。

四、與商周文明有直接傳承關系。商王國直接建立在夏王國基礎之上,此后的周秦漢唐,一脈相承。因此,二里頭夏文化是為中華文化之正統源頭。

五、是龍崇拜正宗源頭。在二里頭夏都,發現大量龍形象文物,如有龍紋的陶器、漆器;有龍紋的青銅牌飾。雖然龍形象已見于此前較廣泛區域之史前遺址,但皆不及二里頭夏都的龍與后代龍形象關聯得更直接密切。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杜金鵬)

關鍵詞: 最早中國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