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浙江千年古縣城復興記:內修氣質外修顏值活態傳承歷史文脈

時間:2020-05-18 14:02: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青磚黑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漫步在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千年古縣城”慈城鎮,鎮內大樹蔥蘢,溪水淙淙,居民懶散地走在青石板上,嬉笑言談間猶如一幅古城安居圖。

作為寧波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建筑群,慈城擁有7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2200年的建縣史,1200年的縣城史,人文底蘊深厚。

近年來,依托獨特的歷史基因脈絡,慈城鎮內修氣質外修顏值,活態傳承古韻,開啟復興新路徑。5月17日上午,“古城復興在浙出發”主題活動在慈城鎮舉行,吹響了以慈城鎮為例的浙江古城復興集結號。

浙江文化薈萃,千年古城星落其中。古城既是歷史的記憶,也是文化的傳承,更是浙江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載體和資源。

2020年1月12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千年古城’復興計劃”。

“將古城打造成展示浙江文化的‘重要窗口’,將古城建設成為展示浙江成就的‘示范樣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翁建榮表示,千年古城是展示浙江千年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對古城的保護開發,促進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傳承、區域經濟振興,“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全面再現千年古城的輝煌,助推浙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慈城鎮始終致力于保護開發,在“古城復興”的道路上蹄疾步穩。

2001年,寧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保護開發慈城古縣城的戰略部署。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累計完成宅院修繕、遺址重建近25萬平方米,使古城面貌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

2020年,江北區對接對標“千年古城”復興計劃,持續做熱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熱度。

大東門城樓、慈湖活水工程(一期)、解放河歷史街區改造提升等一批軟硬件設施建設項目相繼實施;古城核心景區主游線加快改造,加快商業招商和景點演藝導入,推動古城與周邊鄉村旅游串珠成鏈、抱團發展……如今,慈城正以厚重的文化和不渝的堅守,吸引了大批文化工作者,豐富了古城的文化業態。

寧波市江北區委書記丁曉芳表示,江北區將貫徹落實浙江省“千年古城”復興計劃,彰顯文化自信的具體行動,積極響應、加速古城建設,“我們將傳承歷史文脈,講好慈城故事,加快抱珠樓名家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建設,讓詩書繼世、慈孝傳家的地域文化成為寧波‘四知精神’的生動實踐。”

“如果說以前是慈城的修繕時期,是外表的復興時期,現在要進入的是慈城內在復興時期。”財經作家、慈城經濟顧問葉檀解釋道,浙江提出千年古城計劃時間剛好,“從經濟角度上而言,現在是古城復興成本最低的時候,經過40余年的改革開放,浙江有了較好的經濟基礎,對文化的保護意識正逐步增強。”

古城復興,項目先行。在此次活動現場,總投資27億元的6個項目與慈城鎮簽訂了投資協議。其中長陽實業項目將專注尖端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通過長陽研究院建設,約定五年內新增投資不低于15億元,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貢獻稅收4000萬元以上。(林波)

關鍵詞: 浙江千年古縣城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