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國內首個演出票務系統行業標準出臺 票務管理更直接有效

時間:2021-08-11 16:25: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文化和旅游部頒布的國內首個演出票務領域行業標準《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范》將于2021年8月19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的施行將有效打擊“黃牛”生存空間,完善演出票務管理,治理行業亂象,實現演出領域數字化建設。

《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范》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牽頭起草,用于統一全國演出票務的基本要求和具體要求,規范購票、檢票、退票等流程。對演出票務管理系統、票務銷售系統的技術要求、功能、服務器管理、通信、內容與授權文件接收等接口的通信協議和數據格式,以及演出票務數據、采集數據接口等都提出了基本要求。

為行業發展找到突破點

演出票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原本只有流行演唱會類的演出票因稀缺而易導致爭搶、炒作,成為文化執法部門嚴格監管的主要目標。年來,隨著劇場演出項目受關注程度日漸提升,爆款劇目不斷出現,劇場演出票逐漸“熱”了起來,當“搶票”成為常態,能否搶得到不僅取決于“手速”,更關乎“賣家”誠信——到底放了多少票?主辦方鎖了多少票?黃牛手里怎么就那么多票?這些原本引人無限遐想的“靈魂拷問”,未來都將在票務標準施行下逐步得到解決。

縱觀國內演出行業,長期存在多重票務系統并存的局面,既有業務覆蓋全國的大型臺,也有為數眾多的地域票務公司,其中包括劇院自有票務系統,以及掌握一定演出資源,卻并不具備相應資質,獨立開發一套系統即上線進行演出票銷售的小型公司。凡此種種讓演出票務市場信息極不透明、演出票務欠缺統一標準的現象已經嚴重阻礙行業發展,滋生種種票務亂象,如演出組織方不合理鎖票、黃牛倒票等。

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范的立項目標是規則、統一、服務。此次出臺的行業標準著重解決統一全國演出票務的內容、規格、編碼、制作、發行等基本要求;統一全國演出票務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體要求;統一全國演出票務購票、檢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規范化服務;制定演出行業的票務基本規則。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全國演出票務市場數據進行采集和有效監管。

不妨對比年來電影行業走過的道路,電影產業得以迅猛發展,認證完備且全國統一、開放的票務系統助力不可小覷,市場信息數據化反哺行業的效應有目共睹。尤其在2012年之后,電影票務規范促使電影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連年翻倍快速提升。對于演出行業而言,同樣只有把市場蛋糕做大,企業才有更大的份額。行業規范的編制和推行得到頭部票務企業如大麥、保利票務、貓眼、秀動等的大力支持并從立項開始全程參與,于是才有了國內演出行業的第一部票務規范。

票務管理更直接有效

《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范》的出臺將為全面推動數字化票券創造良機。標準首次進行了有關票務的編碼規范,這意味著未來每張演出票的編碼都有全國統一標準。

其中包括演出場廳編碼,即目前國內主要的或曾經在票務系統上賣過票的場廳、演出場所等全部進行統一編碼。同時規范演出場次編碼、演出類型編碼規則。統一編碼將使票務管理系統和票務銷售系統并行,票務管理系統將涉及場所管理、演出活動管理、實名購票、銷售管理以及退票、檢票等數據處理;票務銷售系統會涉及用戶賬戶管理、演出信息展示、售票、退票以及相關履約服務。

統一信息編碼,將為市場在售演出項目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分析基礎。編碼能夠快速對應大數據篩查,便捷掌握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演出產品銷售情況。根據規范,未來國內所有“出票系統”,都應該接入全國統一的票務信息管理臺,且進行行業標準化認證。

演出票務是演藝產業面向市場的支持單位,是演藝產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但目前演出票務多樣紛繁的內部規則,以及不透明的銷售路徑和數據,使市場直接參與者無法準確判斷項目優劣進行有效決策,演出市場數字化建設缺失也使得監管部門無法了解市場真實情況,嚴重影響演出行業發展。

在這一規范支撐下,未來演出票務信息采集與服務既面向行業也面向政府,用真實的市場數據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才能為演出行業爭取更多更精準的政策支持。統一票務管理臺將使得業內能更為直觀觀察演出行業和市場運行狀態,提供市場分析的數據基礎。

據悉,《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范》實施后,下一階段,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將在行業內開展全國票務系統標準認證工作,劇院、劇場單位所使用的票務系統都需要進行認證。依托標準,協會將逐步引導行業企業完善票務服務,有力助推全國演出行業的發展。(劉 淼)

關鍵詞: 演出票務系統 行業標準 票務管理 數字化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