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中國傳統技藝傳承的智慧結晶。千百年來,扎染技藝不斷衍變,不僅傳承著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還在助推地方經濟復蘇、發展文化品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江蘇南通,扎染技藝曾經是當地的創匯項目,帶動了經濟發展。但隨著出口訂單縮減,步入低谷的南通扎染品牌在險境重生,求新求變,不僅積極推動“國潮”發展,還大力開展各項活動,為非遺技藝保護、年輕人才的接力傳承注入能量,促進非遺扎染技藝轉化為文化軟實力,激發和調動紡織傳統工藝走進當代生活。
傳統技藝曾助推經濟復蘇
扎染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織物染色技藝,古稱扎纈、絞纈等,即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扎染有100多種組合變化技藝,能使被染色的織物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即使扎結出成千上萬朵花,染色后沒有一朵是相同的,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在我國,扎染已有數千年歷史,南北朝時期,扎染被廣泛應用于漢族婦女的衣著;在唐代,絞纈的紡織品甚為流行、更為普遍;1974年,江蘇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結合外商拿來的扎染樣品,研制成功扎染服裝生產技藝,開始接受外方訂貨,為南通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1年,南通市海安縣申報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獨特的紋樣折射出中國人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而以南通扎染技藝為代表的近現代扎染卻是助推地方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柱。
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南通市有關企業與日本建立了扎染產品貿易往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賈京生介紹,隨著訂單的增多,對南通地區的加工廠有了新的要求。1977年,南通市建扎染廠;1979年,海安縣建扎染廠。1979年12月7日,關于評選扎染加工地點的會議召開,南通和吳江、海安成為扎染服裝加工地。據《海安縣志》記載,1987年,海安縣有扎染企業3個、職工527人、外發加工人員17480人、產值4220.81萬元,為江蘇的經濟復蘇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潮”品牌打開傳播新窗口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外貿需求的減弱,海安扎染陷入困境,進入轉型期。“1993年,我作為縣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臨危受命接手海安扎染廠后,一邊進行市場化改造,一邊挖掘、整理和服制作技藝,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服飾的融合之路。經過不斷改革、嬗變,扎染企業陸續興起,2006年,海安扎染廠更名為江蘇華藝集團。”華藝集團董事長邰衛國介紹。
“近年來,我們不斷汲取傳統染、織、繡等傳統技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科學管理,進行傳統技藝市場化的實踐,并將產品視覺差別化創意與時尚跨界創新成果廣泛應用于針織、梭織、皺褶、毛衫、家紡等,形成了非遺創新與研發設計、數碼技術、生產智造、整合營銷、渠道建設融合發展的市場運作體系。”邰衛國說,有著40余年歷史的華藝集團深知非遺傳承既要在保護技藝方面狠下苦功,還要在“活態”融入當代生活的創新方面力求突破。華藝集團在發掘南通扎染技藝融入扎染創新與時尚應用的同時,通過整合南通地區鉤針、編織、手繡、釘珠、藍染等特色資源,打造了“藝術染整”集成創新平臺,為優秀服裝品牌提供非遺時尚化研發設計智庫,為本土原創品牌注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在此基礎上,華藝集團2010年建立“弄影”女裝品牌。“‘弄影’以南通扎染非遺為特色,將東方藝術人文精神與適合現代審美的時尚元素巧妙結合,滿足年輕人熱衷于‘國潮’的需求。” 邰衛國說,基于對華藝扎染技藝的創新,弄影以“水”“霧”“影”“畫”“質”為視覺關鍵詞,對面料進行藝術再造,倡導東方美學和詩意生活。
以賽創新 探索非遺傳承新思路
邰衛國注意到,華藝集團大部分扎染手藝人的年齡已經超過50歲,非遺技藝傳承的人才問題或許是開展下一階段工作的關鍵。為了保護和傳承好扎染這項技藝,近日,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江蘇海安市政府的指導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江蘇華藝集團主辦的“華藝杯”全國紡織非遺扎染職業技能邀請賽啟動。“華藝杯”全國紡織非遺扎染職業技能邀請賽以“扎染與當代生活”為主題,旨在通過技能競賽促進人才培養的作用、創新扎染技藝傳播的方式,推動傳統技藝走進當代生活。“舉辦‘華藝杯’全國紡織非遺扎染職業技能邀請賽,就是為了發掘更多扎染技藝人才。”江蘇華藝集團企業管理中心總經理葛坤鋒介紹,本次邀請賽中,對報名參賽者有“從事手工印染相關工作3年以上”的要求,就是為了挖掘真正熱愛扎染技藝、有志于在這個領域發展的人才。
“非遺技藝是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的生產生活方式體現,體現了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與審美變化。包括織、染、印、繡在內的紡織類非遺是當代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藝之一,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服裝、家紡等紡織用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研究員孫淮濱說,作為行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多年來致力于推動紡織類非遺的整體發展和創新工作,每年主辦一次的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品牌大會,為紡織類非遺的傳承、發展搭建了交流平臺。在孫淮濱看來,舉辦紡織類非遺賽事既是積極響應《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關于“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鼓勵企事業單位合法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形成有利于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號召的具體舉措,也是拓寬非遺技藝傳播傳承路徑、激發非遺創新積極性、擴大扎染技藝傳播范圍的有益探索。
中國紡織聯合會非遺辦副主任陸茵介紹,“華藝杯”全國紡織非遺扎染職業技能邀請賽發揮“協會+高校+企業”的聯動作用,以更全面、更專業、更垂直的方式挖掘扎染技藝的新生力量。“以扎染為切口,探索非遺技藝職業技能賽事對推動非遺項目傳承傳播、創新發展的作用,為一些非遺項目面臨的后繼無人的難題打開新的思路。”她說。(劉海紅)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院在改善就醫環境、降低就醫費用、優化就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