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舊事鉤沉:三面山的陳年往事
文/王清貴
一、明玉珍在三面山俘虜了青巾軍將領李君誠
這個故事說起來有點"繞"。
明玉珍起義不久,即被紅巾軍徐壽輝收編。徐壽輝自立皇帝,建國號宋。不久,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夏。
1982年,重慶市江北區上橫街明玉珍墓(睿陵)出土了"玄宮之碑",碑文記述了明玉珍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建立大夏國的事跡。碑文說:"明年春(元至正十九年,1359),李仲賢、王虎、郭成奔平元,數十萬兵一朝解散。友諒又要致王爵,即封還其詔書;請皇太子監國,皆不報。拜騾騎衛上將軍、隴蜀行省左丞相。夏,擒李君誠于五面山,襲舒家寨,田成、傅德錯愕敗走,友諒使來,宋主崩弒外聞,乃斬使焚書,三軍縞素.為宋主發喪,折膺哀悼,殆不堪忍。"
明玉珍皇帝塑像
這段碑文說的是:元至正十九年(1359)春,明玉珍在普州(今安岳)擊敗韓林兒的李仲賢、王虎、郭成部,該部數十萬兵一潰而散,李仲賢、王虎、郭成只得逃往平元。陳友諒又邀請明玉珍(圖謀徐壽輝)并賜他王爵,明玉珍封存了詔書并且原封不動退還回去,陳友諒又提出讓皇太子監國,明玉珍一概不作回復。徐壽輝任命明玉珍為騾騎衛上將軍、隴蜀行省左丞相。夏,明玉珍在五面山的戰斗中大獲全勝,活捉了李君誠,襲擊了舒家寨。田成、傅德于驚慌中逃走。這時,陳友諒又派來使者,而陳友諒弒殺徐壽輝的消息已經泄露,明玉珍憤而殺了陳友諒的使者,焚燒了陳友諒的書函,全軍披麻戴孝,為徐壽輝發喪,明玉珍拍著胸口痛哭,幾乎不能承受這巨大的悲痛。
陳世松先生在《元末"青巾軍"入蜀考――兼釋重慶<玄宮之碑>》(載《四川文物》2006年第4期)一文認為,《玄宮之碑》所說"平元",應指"平武",是碑文執筆者故意所為;"五面山"即今北川縣"三面山";"傅德",應為"傅友德"。
從碑文記述事件的大背景來看,陳世松先生的觀點是正確的。
三面山,是陰平道上控制涪江上游通往成都、綿陽的重要關隘之一。
宋《輿地紀勝》石泉軍:"三面山,在石泉縣北六十里,三面內向,因名。上有龍湫,徑不及四寸,以小勺挹之十數,僅獲一卮,然千百人挹而不竭,以此為異。"
宋《方輿勝覽》石泉軍:"三面山,在石泉縣北六十里,三面內向,因名。上有龍湫,徑不及四寸,而水流不竭。"
元《方輿勝覽》(清阮元輯本)、《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明、清《四川總志》、《四川通志》對此記載也大同小異。民國《北川縣志·山川》載:"三面山,治北三十里。上有龍湫,徑不及四寸而水不絕。《明史》云,龍安水出焉。"
三面山,就是以明代永平堡為標識的戰略要地。雖然里程有異,但為同一個地方。
元代末年,四川政局極為混亂動蕩。至正十五年(1355)東系紅巾軍攻長安不克。至正十八年(1358),受到重創的紅巾軍殘部在李喜喜率領下入川,占據成都,聚兵川西北,號"青巾軍"。青巾軍李君誠部大概就是在此時占據了三面山。至正十九年(1359)夏,明玉珍部在三面山與青巾軍的戰斗中大獲全勝,并俘虜了李君誠,同時,襲擊了青巾軍的另一據點舒家寨。舒家寨,在今平武縣江油關鎮(今仍有蘇家河村)。江油關,是唐、宋、五代時期龍州的州郡所在地,是陰平道進入川西平原的咽喉要塞,與三面山互為犄角。
青巾軍丟失了三面山、江油關,徹底喪失了進可攻入川西平原,退可回擊陜西的戰略支點,很快就被明玉珍全部消滅。
南壩江油關
二、龍州元帥府副元帥王祥可能與青巾軍在三面山發生過激戰
清乾隆《石泉縣志·軼事》記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筑永平堡,掘濠得副元帥印一。按宋《職官志》,典兵官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員,無元帥、副元帥。惟咸淳末,益王稱都元帥,弟昺為副元帥,然在嶺海而不在邊境。元于要地置都元帥府,都元帥、副都元帥等員。明興,盡革樞密、都元帥、元帥等號。其云副元帥,宋、明無此官也。必元帥之西征者,惟其事不傳。"
趙興武先生《在北川開坪丟失帥印的土司》一文中說:根據龍州薛土司家譜的記載,元朝末年,朝廷在龍州設置了元帥府,土司薛文勝和王祥分別擔任元帥、副元帥。王祥雖然先后擔任過龍州元帥府副元帥、管軍副元帥這兩個職務,但前后總共只有20年時間,即1351-1371年。在這20年時間里,王祥為什么要來到今北川開坪,并將副元帥印鑒丟失在了永安村?推究起來有三種可能:一是開坪一帶本屬龍州三寨長官司管轄,其印鑒乃是王祥到其轄區視事時所遺;二是王祥到開坪躲避戰亂時丟失;三是王祥為了像其前輩一樣"開疆拓土",擴大自己的地盤,曾經"西征",欲將北川縣白草河流域也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據史籍記載,龍州的管轄范圍歷來不含北川關內地區;而在他擔任副元帥的20年間,元朝政府在籠絡他,農民起義軍建立的政權也認可他,王祥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也就不會是跑去開坪躲避。這樣看來,王祥很可能是奔著"開疆拓土"的目的去開坪的。
在沒有其它史料能夠給出合理解釋時,趙興武先生的推論不失為重要的參考。但印鑒畢竟是極不尋常之物,作為官職的象征,對其保管應是極其精心又細心的,遺失說就很難使人信服。而李喜喜率青巾軍進犯川西,則給這枚副元帥印的失落提供了一種更為合理的解釋。即:
元至正十八年(1358),李喜喜率紅巾軍殘部沿陰平道入川,占據龍州(今江油關鎮)、三面山(在今北川)后,克漢州(今廣漢市),占成都。李喜喜部在攻占龍州、三面山時,無疑受到了龍州元帥府薛文勝和王祥的抵抗。當時,副元帥王祥或據守于三面山迎敵,或在龍州不敵而退守三面山,雙方可能在三面山發生過激烈的戰斗。這場戰斗,以王祥的慌亂敗走告終,其副元帥印可能就是在這場戰斗中失落于此。
李喜喜部占據龍州、三面山后,加強防守,以確保控制這條青巾軍的生命線。
至正十九年(1359)夏,明玉珍擊敗了龍州、三面山的青巾軍,并在三面山俘虜了李君誠,襲擊了舒家塞。實現了對這一地區的全面控制。
圖為永平堡明代松潘總兵巡行駐地遺址。
三、三面山的故事有余緒
三面山一帶,又曾有開平鎮。民國《北川縣志·輿地圖》中即標有"開平鎮"。稱其為"鎮",說明這里曾是一處軍事關隘。雖然地方文獻沒有"開平鎮"的詳細記載,但"鎮"的設置應該很早,可能是在"廣柔縣"被廢到設立北川縣之間,這段時間無縣,但有"鎮"。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在三面山修筑了永平堡。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白草羌李土司被調出龍州城,遷至永平堡,又稱艾林土官。
清順治九年(1652)六月,石泉縣城(今北川縣禹里鎮 )被清兵攻破,石泉縣最后一任知縣詹天顏棄城逃至永平堡被俘。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永平(艾林)土司被廢除。
從松州(今松潘縣)、茂州(今茂縣)到石泉(今北川縣)這條古道,史稱東小路、隴東路,是陰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韋皋曾由此道出擊吐蕃侵唐的軍隊。
宋,蒙古軍隊沿嘉陵江入川不順時,郝經曾向忽必烈建議:"為搗虛之計,自西和徑入石泉、威、茂以取蜀。"(郝經《東師議》、《元史·郝經傳》)。
遺憾的是,這條古道的"細節",即它的具體路線、沿線地理、為保障暢通的沿線人工建筑物,包括明代各關、堡、墩,相互之間往來的交通路線,等等,都不甚清楚,可能也沒人去實地"走一遭",寫一個考察報告。
永平堡全景圖
(2021年1月23日)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穩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片區啟動。該平臺運用數據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院在改善就醫環境、降低就醫費用、優化就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新引領發展數
2022-10-29 15: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