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備臨終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卻不交給宰相諸葛亮?

時間:2022-03-13 20:47:0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大家好歡迎觀看我們的文章

劉備事業之所以會成功,在于他之人善用,深知在正確時刻用對人,才可以讓自己事業越發紅火,放下身段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確保政權穩定。作為君主深知大權不能落入一人之上,白帝城托孤之際,劉備之所以任命諸葛亮、李嚴位托孤大臣,根本原因在于分權。

諸葛亮三國第一謀士,大局觀冠絕三國,劉備作為蜀漢開國之君,自然深知諸葛亮為傳世大才,這才會三顧茅廬請其出山一幕。可這樣一個人材,劉備在世之際還能控制,可他一走太子劉禪無法掌控,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政權。

劉備為確保蜀漢政權穩定,他決定白帝城托孤,讓諸葛亮成為蜀漢大管家,以便于自己宏偉愿望能繼續延續,可他依舊對諸葛亮無法信任,才會有將大權交予諸葛亮、李嚴情況出現。

平衡之術有利于政權穩定

回顧千年歷史,無數帝王為確保政權穩固,不可能將政權交予一人之手,否則會造就政權不穩定,這才會有將大權交予諸葛亮和李嚴一幕。

劉備認為諸葛亮是蕭何一樣后勤主管,不善于指揮前線,他讓諸葛亮為蜀漢看管大后方,從而確保自己有足夠軍糧在前線作戰,單從這點看,劉備對諸葛亮確實信任。

李巖之所以受到劉備欽慕,在于他有一定軍事才能,又是實打實打過仗,又對益州地形熟悉,比起諸葛亮更適合擔任蜀漢國防部長。另一方面在于夷陵之戰中,蜀漢人才出現斷層,可用之才并不多,李嚴作為其中佼佼者,既有才華又是是東洲派話事人,選擇他有利于政權穩固,有能輔助葛亮守護蜀漢。

另方面,劉備啟用李嚴更多是無奈,錯誤發動夷陵之戰,造成蜀漢精銳部隊損失大半,想要繼續在益州站穩腳步有難度,只能拉攏東州派,打擊益州派,確保政權穩固。

李巖表面蜀漢總司令可實際大權在諸葛亮之手

劉備十分希望李嚴可以牽制諸葛亮,那知道這家伙壓根不是諸葛亮對手,反而還會給諸葛亮添亂,以至于北諸葛亮處理。

夷陵之戰后,李嚴地位得到飛速提升,成為蜀漢托孤大臣,國防部長。可他一直駐守永安,未在蜀漢中樞成都呆著,讓他成為一名有名無實國防部長,留守成都諸葛亮常伴劉禪左右,用兵不需要李嚴同意,只要劉禪同意即可,李嚴空有國防部長之名,實際上什么都不是,諸葛亮想要奪取他手中兵權易如反掌。

李嚴這家伙為此十分不爽,他渴望能有諸葛亮一樣地位,可他并沒有諸葛亮才華。諸葛亮北伐期間,他負責后勤,可他還給諸葛亮添亂,以至于被諸葛亮處理。

綜合所述:

劉備之所以會設立兩位托孤大臣,關鍵原因在于夷陵之戰后,蜀漢政權中荊州派、東州派遭受重大打擊,深怕益州派威脅自己政權,他必須從當中選中一位話事人,從而穩固內部不亂,李嚴是上佳人選,為此他才會啟用諸葛亮和李嚴為輔政大臣。

另方面,劉備希望李嚴可以牽制諸葛亮,可這家伙壓根無法牽制諸葛亮,以至于劉備深謀遠慮成為一場空。

謝謝您的觀看

關鍵詞: 國防部長 夷陵之戰 托孤大臣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