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時間:2022-03-14 06:19:2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諸葛瞻率領的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疲憊之師?這個問題需要分三點說,一是雙方的軍隊人數、二是諸葛瞻的軍事能力、三是蜀漢御林軍的戰斗力。

一、綿竹之戰前的形勢

263年,曹魏發兵18萬,兵分三路,進攻蜀漢。鄧艾所部有三萬之眾,從隴西出兵,擊潰姜維后在陰平橋頭駐扎。此時姜維退兵至劍閣關據守,與鐘會十多萬兵馬相持近一個月。鐘會所部糧草不繼,有退兵的打算,此時鄧艾決定偷渡陰平,打算繞過姜維,直逼成都,鐘會派田章跟進。

鄧艾翻過崇山峻嶺到達江油,與田章所部匯合后迫降了江油太守馬邈。此時諸葛瞻在綿竹列陣,以逸待勞,綿竹之戰一觸即發。

二、雙方的軍隊人數

綿竹之戰時雙方到底有多少人兵馬?這個說法很多,下面就來分析看看:

1、曹魏到達綿竹的有兩股部隊,一股是鄧艾所部,一股是田章所部。鄧艾部隊出發時不超過三萬人,而且在路上減員比較嚴重(按一半計算),我估計到達綿竹時大概有一萬五千左右。田章所部大概有5000,因為田章擊潰了江油太守馬邈埋伏的三校兵馬,一校的兵力為1000。所以鄧艾在綿竹之戰時的部隊有2萬人左右。

2、諸葛瞻的部隊有多少呢?我認為人數不比鄧艾高多少,最多也就持平。諸葛瞻的部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御林軍和囚徒。諸葛瞻的軍職是衛將軍,職能是掌管禁軍,所以統率御林軍很好理解。那么囚徒是哪來的?史載,263年蜀漢為了應對曹魏的進攻,進行全國大赦,諸葛瞻的部隊中很可能有一部分囚徒拼湊。

所以雙方的兵力不會有很大差距,而諸葛瞻的優勢是以逸待勞,主場作戰。

三、諸葛瞻的軍事能力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獨子,綿竹之戰時34歲,官至平尚書事、代理都護、衛將軍。諸葛瞻是從騎都尉起步的,騎都尉是御林軍的基層軍官,衛將軍是掌管禁軍最高的官職,也就是說諸葛瞻是從御林軍成長起來的,他對蜀漢御林軍非常熟悉。但諸葛瞻在綿竹之戰前并沒有實戰經驗,綿竹之戰是他的第一次大考。

在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諸葛瞻先駐扎在涪縣。這時黃崇建議諸葛瞻占據險要位置,把鄧艾消滅在大山之中。而諸葛瞻優柔寡斷,沒有采用黃崇的建議,而鄧艾在攻破江油后未加修整,一口氣走出了山區,到達成都平原。諸葛瞻只能從涪縣南下,在綿竹列陣。

諸葛瞻以逸待勞,形勢占優,鄧艾初次交戰不利。但在鄧艾的激勵下,所部士兵士氣大振,諸葛瞻軍全線潰敗,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最終戰死。

可以看出,諸葛瞻優柔寡斷,其軍事能力非常一般,不是一個帥才。但諸葛瞻所部初期占優,而最終全線潰敗,和軍隊的素養也有很大關系。除開靠不住的囚徒,蜀漢御林軍的戰斗力也很成問題。

四、蜀漢御林軍的戰斗力

蜀漢御林軍的戰斗力到底如何?我認為不高,因為這支部隊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實戰。翻閱《三國志》,在綿竹之戰前蜀漢御林軍只參加了一次戰斗,而且在這場戰斗中御林軍統率向寵陣亡。

向寵是蜀漢中領軍,中領軍的職能是統率禁軍,也就是御林軍。240年,向寵率兵征討漢嘉蠻夷叛亂,在戰斗中陣亡。陣亡后,所部將士搶回了向寵的尸體。御林軍能讓主帥陣亡,其戰斗力可見一斑,所以此后御林軍就再也沒有上過前線,自此御林軍或許就成了一種榮譽象征。

所以在綿竹之戰時,雖然御林軍以逸待勞,形勢占優,但最終還是敵不過身經百戰的鄧艾所部。蜀漢御林軍用全軍覆沒為自己謝幕。

關鍵詞: 以逸待勞 優柔寡斷 偷渡陰平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