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元順帝令王保保攻大都,朱元璋派徐達取山西,雙方交戰結果如何?

時間:2022-03-14 14:21:3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七,徐達率軍攻克通州,次日元順帝倉皇北逃,八月初,朱元璋的北伐軍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

朱元璋下令改大都為北平府。

元順帝帶著蒙古貴族逃到了上都開平,由于未曾與北伐軍大規模正面交鋒,此時的元順帝仍然擁有完整的政權機構和相當的軍事實力,史稱"北元"。

元順帝比朱元璋大八歲,此時四十九歲。

元順帝并不甘心認輸,他仍在想方設法,試圖奪回北平。

在逃亡途中,元順帝給山西的王保保下令,命他攻奪北平。

到達開平后,元順帝封王保保為齊王,不久又升為中書省左丞相,任命納哈出為遼陽行省左丞相。

元順帝令中書省右丞相也速駐守全寧,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屯駐于紅羅山,與遼陽、開平連在一起,構成一道防御線,試圖保住北方地區,并伺機南下,圖取中原。

元順帝此時有多少兵馬呢?"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明史紀事本末》)。

那么,朱元璋將如何應對呢?

朱元璋一方面有條不紊加強北平的防御,另一方面派軍隊攻取山西,確保河北、河南等地的安全。

朱元璋命徐達設置燕山等六衛以守御北平,下令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取山西,并留出三萬兵力交給孫興祖、華云龍統領,戍守北平。

王保保的軍隊在明軍北伐期間基本未受損失,軍事力量仍然強悍,時刻威脅著明朝河北、河南等地的安全,而且成為明軍發兵陜西的障礙。朱元璋對山西謀劃已久,志在必得。

因為擔心徐達兵力不足,為增加對戰王保保的勝算,朱元璋任命湯和為偏將軍,與楊璟一起均跟隨徐達攻奪山西,不久又令馮勝也跟隨徐達攻打山西。

九月初五,朱元璋下令在北平設立大都督分府,令"孫興祖領府事"(《明太祖實錄》),升為指揮,任命華云龍為分府都督僉事。

九月十一,都督同知張興祖率軍攻克永平。

九月十二,傅友德帶著擒獲的元喬右丞等三十四人從大同返回。

九月二十七,常遇春、傅友德奉命從北平率軍出發,"取未下州郡"(《明太祖實錄》),接連攻下保定、中山府、真定。

徐達派遣廣武衛鎮撫劉聚駐守河間。

與此同時,朱元璋派出的另一路兵馬也在山西快速推進。馮勝、湯和率軍行至武陟,遇上從懷慶出來的巡邏騎兵一百多人,將其擒獲,次日抵達懷慶,元平章白瑣住棄城逃跑。

十月初五,馮勝、湯和率兵沿著太行山行進,攻克碗子城,次日攻下澤州,元平章賀宗哲、張伯顏帶兵逃走,馮勝留兵戍守。不久王保保派部將韓札兒、毛義帶兵來攻,楊璟、張斌前來援救,和元兵在韓店大戰一場,明軍失利。

不過,馮勝很快扭轉戰局,奪下潞州。徐達也派兵攻下齊堂山寨,又派兵駐守雄州、霸州。

十一月初三,徐達率兵從北平出發,進取山西。

幾天后,徐達率軍到達真定,與常遇春軍隊會合,派薛顯、傅友德率三千鐵騎攻下平定州,次日徐達統軍從真定出發,到達井陘,元朝鳳山寨守將李景春派人來降。

徐達引兵經固關到達平定州,不久到達壽陽縣,而后進至黃次站,擒獲十五名太原王保保的偵察騎兵,分兵扼守榆次。

十一月初,徐達派兵去偵察太原的情況,同時派人去潞州向馮勝傳令,令其嚴陣以待,準備進攻太原。

可是,王保保此時并不在太原,他去哪兒了呢?

原來,王保保帶兵去攻打北平了。元順帝在逃亡途中發布命令,令王保保攻取北平。王保保于是帶兵出雁門關,從保安州,打算經居庸關攻打北平。

那么,徐達將如何決策呢?徐達認為,王保保率軍遠出,太原必定兵力空虛,而孫興祖、華云龍率領六個衛的兵力足以鎮守北平。因此,徐達決定趁其不備,直取太原,端掉王保保的巢穴;失去太原后,王保保必將進退兩難。

徐達并沒有為北平增派兵力,而是繼續率軍向太原進發。

王保保在保安州聞訊后,連忙回師救太原。

十二月,雙方在太原城西交戰,王保保兵鋒甚銳。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兩軍打了三天,沒有分出勝負。

這樣下去,不知還要僵持多長時間,損失多少兵力,徐達心急如焚。

此時,郭英建議派精銳夜襲敵營,徐達覺得此計甚妙。

正在此時,王保保的部將豁鼻馬偷偷派人前來投降,表示愿意當內應。

徐達于是派郭英率領一支精銳騎兵趁夜突襲敵營,常遇春率領大軍緊隨其后。

這天夜里,王保保正在秉燭夜讀,研習兵法,孰料遭遇突襲,連靴子都沒來得及穿好,便急忙騎上一匹孱馬,帶領十八個騎兵,慌亂逃出,本打算逃往大同,可是常遇春在后面緊追不舍,不得已又逃往甘肅。

常遇春一直追到忻州才帶兵返回。

與蒙古鐵騎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面交鋒以明朝軍隊的勝利告終,明軍士氣大振。

攻入太原后,明軍迅速平定山西各地,王保保逃到甘肅,朱元璋接下來將攻奪關隴地區。

關鍵詞: 正面交鋒 想方設法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