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安史之亂后,唐武宗有機會消滅藩鎮為什么放棄了?

時間:2022-03-15 06:05:54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藩鎮是大唐盛世遺留下來的后遺癥,也是唯一能讓沒落大唐帝國維持下去的軍事力量。藩鎮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藩有"保衛"之意,一個是鎮指軍鎮。唐朝設置藩鎮的目的是為了保衛大唐邊陲安危,防止外族進犯。唐玄宗時期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這十節度使與中央的神策軍組成了大唐的國防力量。節度使駐外,防御少數民族進犯,神策軍則駐守京師。后來在發展過程中,節度使力量逐漸發展壯大,脫離控制。在"安史之亂"爆發后,藩鎮割據成為了唐帝國再也沒能解決的一大難題!

為什么說藩鎮是盛唐的后遺癥呢?

唐朝時期經濟的鼎盛時期是在開元盛世,可是政治、軍事的鼎盛時期卻是出現在唐高宗后期。當時唐朝的對外擴張十分迅猛,滅國無數,疆域面積西到中亞,東到庫頁島,北到貝加爾湖,周邊少數民族無不俯首稱臣。唐朝在各地設置了大量的都護府,建立起政權統治。可是都護府統治從實質上看,僅僅是象征性質多于統治性質。各都護府因為自身實力不足,很快就被各地的少數民族推翻。到了唐玄宗時期,各地的都護府進本全部消失。

關鍵詞: 安史之亂 少數民族 大唐盛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