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劉備夷陵之戰輸著有多慘?七將戰死,五將降敵,一將失蹤

時間:2022-03-15 13:37:3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走向的三場大戰之一,其他兩場大戰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在樊城之戰中,孫權因為背盟,乘機奪了荊州和殺了關羽,這讓劉備怒火中燒,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以舉國兵力伐吳,但迎接劉備的,不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的大勝,而是從未有過的慘敗。

一、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是夷陵之戰的導火索,當時劉備在黃忠、魏延等大將的幫助下,拿下了漢中。這個時候,蜀漢就應該暫停兵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后,再圖謀奪取北方,但關羽建功心切,未經劉備同意,就發動了襄樊之戰。襄樊之戰前期,關羽連續大勝,打著曹仁只能龜縮在城中死守,曹魏救援的兵馬,于禁和龐德也被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俘,龐德被殺,這讓曹魏舉國震蕩。

曹操此時想遷都暫避關羽鋒芒,但曹魏謀士司馬懿覺得沒有必要,他對曹操說,可以聯合孫權對抗關羽。孫權一直惦記著荊州,想將其據為己有。同時,關羽滅掉曹魏,也會讓江東唇亡齒寒,所以孫權為了江東利益,不會坐視曹魏滅亡,司馬懿建議曹操派使臣去游說孫權合力對付關羽。

果然如司馬懿所料,孫權為了江東利益,同意和曹魏聯手對抗關羽。孫權乘關羽樊城前線苦戰之際,派手下大將呂蒙白衣渡江,奪了荊州。隨后,呂蒙又設計,擒殺了剛在樊城兵敗的關羽。

二、夷陵之戰

荊州丟失,讓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大亂,他們無法從秦川和荊州兩個方向同時進攻曹魏,這讓劉備滅掉曹魏、興復漢室的愿望變得遙遙無期,所以劉備為了奪回荊州,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舉兵伐吳。

孫權雖然也算一雄主,但統兵才能很弱,而江東的幾位名帥,周瑜、魯肅、呂蒙都已去世,這讓劉備很輕視江東,認為以蜀漢的實力,擊敗江東不成問題,所以他不顧趙云等人的反對,以蜀漢的舉國兵力伐吳,但此時江東卻出現了一個歷史級別的名帥陸遜,他的軍事才華遠勝劉備。

江東和蜀漢實力相差不大,但陸遜為了消耗蜀軍銳氣,以更小的代價擊敗蜀漢,采取了防守策略,等待機會反擊。劉備沒有讓陸遜等太久,由于劉備變得狂傲自大,聽不進他人之言,所以連續出錯,他放棄了水路進攻。同時,還為了解決酷暑問題和蜀軍的飲水問題,讓士兵依山傍水安營扎寨,再加上受地形影響,蜀軍連營七十里,這些失誤給了陸遜機會,他一把大火燒了蜀軍營帳,讓劉備的數萬大軍陷身火海。隨后,東吳又乘勝追殺,蜀軍幾乎被屠殺殆盡。

三、蜀漢慘敗

遭到火攻后,劉備讓大將傅彤斷后,傅彤遭東吳大軍圍困后,東吳名將丁奉勸其投降,但傅彤寧死不降,還怒罵道:"吾乃漢將,安肯降吳狗乎!"最終力戰吐血而死。蜀漢祭酒程畿和傅彤一樣,在江邊指揮水軍和吳軍苦戰,在危難關頭,他的部將催促程畿盡早撤退,但被程畿拒絕,最終程畿被吳軍圍困,難以逃脫后,程畿也不愿投降吳軍,所以選擇了拔劍自刎以明其志。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兵敗如山倒之際,蜀漢的另兩位大將,吳班和張南還在率兵圍困孫桓,大將馮習到來后,他們才知道蜀漢慘敗的消息,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三人選擇立即撤軍,但他們的退路已被吳軍截斷,最終3人在率兵突圍中,張南、馮習戰死,只有吳班逃回了蜀漢。

夷陵之戰時,蠻王沙摩柯也率兵前來劉備,但是在這場大戰中,他也被東吳大將周泰射殺。夷陵之戰中,蜀漢還有馬良、王甫這兩員大將戰死,黃權、史郃、龐林這3位大將,在被東吳截斷退路,難以逃回蜀漢,又不想投降東吳,最終他們選擇投降了曹魏,而杜路、龐林在兵敗后,選擇投降了東吳,另外還有一員大將陳氏,在夷陵之戰中下落不明,總之蜀漢是損失慘重。

這場大戰中,讓蜀漢折了數萬兵馬,還折了不少謀士將領,讓在襄樊之戰中已經遭受重創的蜀漢,更是雪上加霜,元氣大傷,也讓蜀漢由盛轉衰,走上了衰亡之路,雖然后來諸葛亮等人極力拯救,但最終還是沒能挽救蜀漢,在諸葛亮、蔣琬等人去世后,蜀漢被曹魏大將鄧艾所滅。

關鍵詞: 夷陵之戰 襄樊之戰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