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同樣被關羽秒殺,如果顏良、文丑與華雄一戰,死的可能是誰

時間:2022-03-20 08:47:13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斗將廝殺的經典場景,其中屬許褚裸衣斗馬超、葭萌關張飛戰馬超、小霸王神亭戰孫策三場戰役最具看點。這三場打斗你來我往、驚心動魄,最后難分難舍,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這類似的比較焦作的打斗外,還有幾場快刀斬亂麻的劇情,同樣也被讀者奉為了經典,即關羽溫酒斬華雄、策馬刺顏良、延津誅文丑。這三位堪稱是三國演義中,武藝不凡,卻命運堪憂的典型代表人物。雖然擁有主角式的光環開場,卻只能收獲群演式的悲慘結局。--那么?如果不考慮被關羽秒殺,單從三人前期的戰績考量,顏良、文丑與華雄之間的對決,結局又如何呢?

沂水關之戰,十八鎮諸侯盟主袁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催軍未回!得一人在此,豈容華雄施威哉!"袁紹口中能說出顏良、文丑,而不說高覽、韓猛、淳于瓊等人。單憑這句話,雖然不能證明顏良、文丑一定能打贏華雄,但至少能證明二人的水平在河北名列前茅,遠在高覽等猛將之上。

我們再看二人的戰績。文丑的成名之戰比較早,磐河之戰中,其單槍匹馬十余合擊敗公孫瓚,之后沖入公孫瓚軍中,擊敗陣前四將,左追右趕,如入無人之境。單以一人之力,擊潰了公孫瓚全軍。并且追得公孫瓚走投無路,甚至與初出茅廬的趙子龍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除此之外,延津之戰,文丑在大軍潰散獨自逃命之際,面對張遼、徐晃的雙雙追擊,回身兩箭射落張遼,并擊敗徐晃瞬間扭轉了局勢。--文丑在擊潰公孫瓚全軍的情況下,還能擋住趙云五六十合。在潰敗之際能夠反敗為勝擊敗張遼、徐晃,其武力值差不多是不下于五虎的。

顏良的成名之戰就比較簡單粗暴,沒有沖殺萬軍的場景,沒有以一敵多的花式。就是實打實的不三合斬殺宋憲,一合斬殺魏續,二十合擊敗徐晃。致使曹營諸將盡皆栗然。換句話說,顏良的武藝已經達到了威震曹營的高度。而曹營第一猛將許褚,四五十合只能打平徐晃,而且沒有絲毫優勢。許褚已經是頂級猛將了,那么顏良的武藝如何?我想也不用過多解釋了!

羅貫中寫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主要表現了這么幾個意思。

第一、眾諸侯風起云涌、如荼如火般的響應曹操的假檄文,目的是爭取各自政權的合法性;

第二、各路諸侯勾心斗角,都希望借助別家的力量與董卓互耗,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們的大將才沒有到前線;

第三、董卓潰敗之際,眾人不思追趕,實際上是不想把獻帝接出來;

第四、既把劉備推給讀者,也把劉備推給當世英豪。建立劉備集團的名聲。

因此!華雄威震十八鎮諸侯,含金量基本為零,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當時除了孫堅集團,再也沒有所謂的大將!

華雄的真實武藝考量,應該以孫堅集團為準。因為孫堅跟其他諸侯不一樣,自打董卓指派了一個新的荊州刺史劉表后,孫堅的長沙就回不去了,他現在是一只沒有領地的猛虎,暫時寄居在袁術麾下。所以必須全力以赴為自己爭一塊地盤。--而華雄集團與孫堅的博弈,顯然毫無還手之力!如果不是袁術從中作梗,僅憑孫堅一家就可以把華雄秒成渣。

孫堅到沂水關后,直接兵臨關外,華雄遣副將胡軫下關。孫堅麾下上將程普敵住,相斗不數合,一槍刺中胡軫咽喉,死于非命。然而華雄見程普刺死了胡軫,并不敢開關迎戰,程普一陣直殺上關,華雄反而以箭雨勸退。如果他的武藝強于程普,那么當他副將被斬之后,肯定會下關與程普單挑,找回隊伍的士氣。但是華雄沒有,而且多日內閉門不出,壓根不敢挑戰孫堅。

孫堅連戰連捷,到袁術處報捷,反而害了他自己。袁術聽信小人讒言,害怕孫堅一路打到洛陽去,脫離了自己的管控。于是扣押了孫堅的糧草。華雄見孫堅多日沒了動靜,打聽到其軍中缺糧,于是與李肅商議,趁夜偷襲燒掉了孫堅僅剩的余糧。當時孫堅正與華雄單挑,見糧草被燒,眾軍士各自驚恐,于是只好拔馬而走。原文如下:

兩馬相交,斗不到數合,寨后李肅軍到,竟天放火。孫堅軍人無糧食,四下里亂攛。堅撥回馬走,四下里喊聲不絕。程普、黃蓋、韓當各不相顧,止有祖茂跟定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出。

孫堅領數十騎狼狽不堪,華雄引大隊鐵騎緊追不舍,孫堅被迫回身又戰,這時候根本就無心戀戰,被華雄擊敗并不能說明武力高低。

因此!華雄的武力值并不比孫堅強,而面對程普的時候不敢下關廝殺,更說明其水平一般。華雄之所以威震十八路諸侯,實際上是這些諸侯王公們成就了他。

顏良、文丑都是頂級高手,可以輕松擊敗徐晃、張遼等猛將。而華雄連孫堅、程普都搞不定。二者武藝高下立判。如果華雄與顏良、文丑交手,二十合之內不跑,必定被斬于馬下。

關鍵詞: 三國演義 實際上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