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項羽戲下分封,深思熟慮,并不是光會沖鋒陷陣的莽夫

時間:2022-03-21 13:41:1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項羽深受楚國貴族政治的影響,試圖恢復戰國時代的政治格局,進入關中后,在戲下一口氣封了18個諸侯。然而,項羽的分封并不那么公平,幾個月后,反對者們跳出來開始反叛項羽。那么項羽的分封有哪些特點呢?

何為化整為零,就是把一塊完整之地拆成零散狀態,以達到遏制的目的,這個特點很明顯,分封出了三秦與三齊。

項羽背棄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把劉邦扔在巴蜀之地。把關中之地拆成三份,分給三位秦將,這就是三秦的來歷,就像三把鐵鎖一樣,牢牢的鎖住秦嶺出口,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遏制劉邦東出的企圖。目的二,使三秦也成不了氣候。

項羽對齊國也進行了外科手術,拆分成了三份,這又是為了什么呢?

齊國從春秋的時候開始,一直就是商業中心,其經濟與文化非常發達,還是一個斗雞走狗、蹴鞠賽馬的時尚之都。

齊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文化軟實力都很過硬,一旦任其發展,后果很嚴重,是項羽潛在的敵人。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瓦解齊國實力何樂而不為,所以項羽不是一個光會沖鋒陷陣的匹夫。

三秦與三齊是項羽的絕招,既然分化了諸侯的實力,又鉗制劉邦與田榮的蠢蠢欲動,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之計。但事與愿違,就是因為秦與齊被分割,實力受限,才給了劉邦與田榮各個擊破的機會。

劉邦不用說了,巴蜀之地遠離中原,是項羽給他的歸宿。其他被邊緣化的當屬英布,被怠慢的當屬陳余。

英布是秦末漢初的名將之一,也是項羽麾下最猛的將領,參加過巨鹿之戰。在項羽破釜沉舟前,先破壞秦軍甬道,又擔當滅秦急先鋒,為滅秦大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項羽卻冷落了他,封他為九江王,相當于今天安徽、河南南部,江西全境。地理位置相對較偏,2000多年前江西就是一個蠻荒之地。

英布是項羽陣營僅次于項羽的一員猛將,項羽能不忌憚他嗎?豈能放在地理較好的中原地區!項羽算盤打的好,萬萬沒想到被邊緣化英布,卻拒絕出兵跟項羽一起打齊國,最后干脆反水跳到劉邦陣營。

陳余比較特殊,他也參與過滅秦的大業,曾經在巨鹿救援趙王全軍覆沒。巨鹿之戰后與張耳反目成仇,負氣出走。但他用另一種方式滅秦,曾經寫信勸降章邯,至于有沒有作用不得而知,反正重在參與嘛。不過他沒跟項羽入關,所以項羽怠慢了他,僅僅就封了三個縣。陳余也不服項羽的分封,恨透了張耳。他和田榮一拍即合計劃造反,借田榮的兵和三個縣的兵力打敗常山王張耳,占了趙國之地。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項羽邊緣化英布是完全的利己行為,這也是人之常情,并沒有多大的過錯。而且項羽認為章邯投降,是用武力逼降的結果,與陳余的關系不大。況且陳余也沒跟著入關,封他三個縣也算公平。

項羽比較偏愛張耳一系,把張耳封為常山王,占據河北之地;張耳的門客申陽封為河南王,占據伊洛盆地;就連趙將司馬卬也封為殷王,占據河內。總之張耳一系占據經濟富庶、糧草充足的地方。但是傳統貴族靠邊站了,張耳的原上司趙王歇反而封在偏遠的代地。

項羽為什么偏愛張耳呢?因為張耳有戰國遺風,他依然保持豢養門客的傳統,項羽在張耳身上看到了昔日的貴族精神。恰恰與項羽試圖恢復戰國政治秩序的想法產生共鳴,其實這只是一方面。項羽最大的目的,就是培育一個親楚派為自己效命而已。

項羽為什么要讓傳統靠邊站呢?別看項羽威風凜凜,但論地位不如傳統貴族!項羽祖上是項燕,不過是一個大夫,是無法與諸侯國君的后裔相比的,其忠誠度也會大打折扣,可能還會有一種隱隱的自卑感。與其給自己找不痛快,還不如讓他們靠邊站。

靠邊站的還有韓王成,僅僅幾個月就搞死了。還有魏王豹,魏國地盤沒全部封給他,只把河東郡以及偏僻的并州給他了。

項羽分封原則,造成的不公平并不是愚蠢的行為,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采用分化、邊緣化、拉攏的策略,盡量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終項羽把自己封在了交通與經濟發達的江淮流域,以及一部分中原地帶,自稱西楚霸王。至于公平與否不在項羽的考慮范圍。

關鍵詞: 沖鋒陷陣 巨鹿之戰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