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世民手下第一大將李靖,為何一上朝就十分低調不說話

時間:2022-03-22 21:48:1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功高有時候不僅能鎮主,還能惹得旁人眼紅嫉妒,讓你不知不覺就進了是非之地。大唐的軍神李靖也有這樣的煩惱,敵人的進攻完全嚇不倒李靖,但是朝堂上的紛爭卻能折騰的李靖疲憊不堪。

尤其是當李靖成為尚書右仆射,領宰相之職的時候,已經是處在了風口浪尖。出將入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所以當李靖做到了的時候,難免招人嫉妒,他們并不會去想李靖立下了多少戰功,他們只會時時打量李靖,希望找到那么一點瑕疵,然后揪住不放。

說起來,李靖自從投唐開始就已經體驗到了政治的殘酷,他先后兩次差點被李淵下令殺死,讓他知道了僅僅功高是保不了命的,你必須足夠低調,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閉嘴。

《舊唐書》記載: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

這是在李靖成為宰相之后的表現,說是李靖性格沉穩厚重,在與宰相們參政議政的時候,溫潤和氣,很少發表意見,即便發表意見也只是附和大家的決定,這樣的李靖存在感是很低的,但是也是最不容易得罪人的,他是武將,說到底對朝堂上的事看得分明,帝國的大政方針他不需要插手,他要做的就是對外征戰,保大唐平安。所以他即便已經是宰相,卻從來不把自己當做宰相來處理政事。

關于他這個宰相的由來,還是經過了一番磨難的。630年,李靖為統帥率軍攻滅東突厥,舉國歡慶,這個時候御史大夫蕭瑀就站出來彈劾李靖,說李靖治軍無方,當初在攻進頡利可汗的時候,一些貴重珍寶被士兵搶走。李世民狠狠地訓斥了李靖,李靖自然是趕緊跪地認罪。

不久后,李世民覺得做的不妥,畢竟李靖的功績擺在那里,并沒有進行封賞反而只是抓著李靖的錯誤不放,到底不合適。于是李世民加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過了不久,李世民還是覺得不妥,于是又提升李靖為尚書右仆射,并對李靖說:

"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為懷。"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李靖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更加謹慎小心,于是在與宰相們參政議政的時候"恂恂然似不能言"。即便是這樣,李靖覺得還是不夠,于是在做了四年宰相后請求辭職回鄉,理由就是年老有足疾,當時李靖已經是64歲。李世民不準,李靖還是固執己見,最終李世民讓岑文本傳達旨意,要成全李靖的美德,讓李靖做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進。仍舊是宰相職,只是變成了虛職,并且允許李靖每兩三天到門下、中書參議政事。

第二年,也就是635年,土谷渾犯邊,李世民下令回擊,這個時候的李靖不顧足疾找到了宰相房玄齡,請求掛帥出征,于是李靖再一次統帥各軍攻滅了土谷渾。但接著李靖又被人誣告謀反。當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沒有按期到達,以至于延誤了戰機,被李靖斥責了一頓。高甑生懷恨在心,遂誣告李靖謀反,雖然最終李世民查明是高甑生在誣告,但是李靖確實厭倦了這種爭斗,開始閉門謝客,盡量減少和別人的接觸。

644年,李靖進為從一品的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同一年,李世民決定親高句麗,問計于李靖。當時李靖已經74歲,但是依舊愿意隨軍出征,只是走到相州的時候,李靖的病情加重,沒有辦法繼續前行,不得不回到了京城。自此,李靖再也上不了戰場,一直到649年去世。

與李靖的低調形成對比的就是尉遲敬德,這個在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的猛將夢想著李世民登基之后,他還是最重要的功臣。但是太平時期,帝國需要的是治世能臣而不是武將,更何況尉遲敬德還一直桀驁不馴,一再給李世民找麻煩,先是在宴會上公然對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表示不滿,接著用拳頭揍了想當和事佬的任城王李道宗,被李世民警告了一番。

后來李世民又對著尉遲敬德說有人說他謀反,結果尉遲敬德直接在李世民面前脫了上衣亮出自己為大唐征戰留下的傷疤。后來李世民又表示要將自己的女人嫁給比李世民還要大十幾歲的尉遲敬德。

終于,尉遲敬德開了竅,在643年請求致仕,得了個開府儀同三司的虛職,五天一上朝。在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回來之后就閉門不出了。

說到底,太平時期的武將就應該和李靖似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盡量低調,能在帝國需要的時候上戰場,下了戰場就要學會低調自保。

關鍵詞: 這個時候 參政議政 開府儀同三司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