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崇禎帝勤政17年,但讓他折騰出3大失誤,導致明朝加速滅亡!

時間:2022-03-24 18:22:4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明朝,是一個充滿爭議而又很趣味的朝代。就拿皇帝來說,開國皇帝朱元璋乃討米的和尚出生,試問:開局一個破飯碗,你能當皇帝?放蕩不羈,任性妄為,學貫中西的"將軍"皇帝朱厚照;一心問道,不問世事,于暗中執掌天下的道士皇帝嘉靖;醉心于木工,不信朝臣信宦官的天啟皇帝。

但對于大明末代皇帝崇禎,我想更多的人是扼腕吧。茶余君覺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最適合他不過了。作為亡國之君,他的一生頗滿爭議,后世對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做皇帝的十七年時間,他非常勤勉,二十多歲頭發就發白,眼角泛起皺紋;但他又是瞎折騰,茶余君認為,他有三大折騰,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明朝滅亡。

一位瞎撤機構,瞎裁員工

讓李自成這個打算在驛站養老而終的驛卒失業,無路可去的他,最終走向了造反。李自成一造反,很快就拉攏了眾多的百姓,來參與他的義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終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覆滅了大明王朝。再者,驛站被撤,軍情就無法及時的上達,所以等戰事爆發的時候,崇禎永遠是蒙在鼓里的那一個。

二是瞎增賦稅

等李自成拉起一大幫子人,進行農民起義之后,崇禎帝又只知道去剿除匪患,而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究其根源,還是農民生活不下去,而農民生活下去,問題則出在了土地之上。崇禎帝在繼位之初,國內就已經起義不斷,所以他不斷派兵前去鎮壓。

戰爭就要花錢,所以崇禎面對國庫逐漸虧空,便加大賦稅,在原本已經是很重的賦稅上又另加了三大稅:收復遼東用的"遼餉",剿滅匪患用的"剿餉",訓練新兵用的"練餉"。原本明末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朝廷還要征收那么多的賦稅,真的是官逼民反。

三是瞎搞內閣

內閣自明成祖朱棣初創以來,就一直有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好久有壞,內閣也有一個BUG,那就是皇帝不能過于干預,頻繁換掉內閣成員。在明朝內閣最為強盛的時代是嘉靖萬歷時期,這兩個皇帝都是不愛上班的主兒,躲在深宮里修丹玩樂,但朝政依然能夠進行,正是應為這兩個皇帝不折騰,內閣這個國家機器,才能更好的運轉,從而實現了嘉靖之治,萬歷中興等等。

但崇禎一上來,就把這套體系徹底攪爛,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打倒閹黨,閹黨一倒,被東林黨把持的內閣勢力越來越大,為了牽制他們,崇禎只好不停的清洗內閣,僅僅17年時間,就換了50多任內閣首輔,要知道,嘉靖二十多年也沒換過一個首輔呢。這樣就導致內閣逐漸癱瘓了。

茶余感悟:由于崇禎帝童年被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很少有人真正的關心他,所以他缺少關愛,這樣不幸的童年,導致他性格有些孤僻,等他當了皇帝后,從兒出現過于敏感,過于顧慮的情況,由于他多疑,誰都不幸,所以就會出現事必躬親,恨不能以一人而決萬事,所以他才會出現上述的這些折騰。從而讓大明走向深淵。所以明朝不是亡于萬歷的怠政,而是亡于崇禎的勤政,歷史就是這樣,值得我們深思。

關于更多明朝有趣的內容,可以點擊關注呀,我會創作關于更多有明朝相關內容的!

關鍵詞: 農民生活 相關內容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