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三國這位不起眼的武將,不僅生擒了關羽,還斬殺了黃忠

時間:2022-03-25 08:10:06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精彩的一段時期,它之所以富有魅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完美詮釋了"英雄不問出處"。

在三國時期想要飛黃騰達,出身名門或大富之家并不一定有用。舉例來說,最終成就帝業的劉備不過織席販履的沒落貴族之后,而關羽、張飛、趙云等名將更是個個出身寒門,在三國亂世,有才能者有著無數機會。

對于"小人物也能在亂世中揚名立萬"這一點,名著《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創作時對其也是格外注重。為了體現這一點,羅貫中專門設置了馬忠這一角色,盡管在小說中并不起眼,但"五虎上將"中的兩位,也就是關羽、黃忠二人一個被其生擒,一個被其射殺。

馬忠并沒有鮮明的特色、過人的武勇、豐富的劇情,但卻能夠立下當時許多頂級武將所難以企及的戰績,實在是令人不禁感嘆造化弄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率荊州兵馬北伐,一時間連戰連捷,威震華夏。

然而,隨著關羽不斷調兵攻打曹仁,原本守備江東的防線變得非常薄弱,東吳都督呂蒙趁機發兵襲取了關羽的后方。

關羽久攻樊城不下只好退兵,而他所率領的疲憊之師又被東吳軍隊以逸待勞擊潰,這就有了后來英雄遲暮、敗走麥城的著名劇情。

據《三國志》記載,等到關羽勢單力薄后,"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而《玉泉寺碑銘》也說關羽是"為吳將呂蒙麾下所殛。"可見,真實的歷史上,關羽并不一定是被馬忠所殺,而到了《三國演義》中,關羽本欲突圍,但遭到了東吳的埋伏,原文記載道:"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

關羽去世后,他所乘的赤兔馬也被繳獲。為了表彰馬忠的貢獻,孫權將馬賜給了他,但通人性的赤兔馬在喪失主人后"數日不食草料而死"。

章武元年(221),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了蜀漢。緊接著,他便點齊兵馬,準備討伐東吳,為自己的二弟關羽報仇。這次東征,劉備所依仗的主要是關興、張苞這些新生代的將領,見他們在陣前英雄殺敵,劉備想到了其父輩關羽、張飛,于是發出了老將無用的感慨。

聽到劉備說老將無用,年歲已高卻不服老的黃忠坐不住了,他"提刀上馬,引親隨五六人,徑到彝陵營中",等到吳軍到達,他便一馬當先上陣迎敵。看到蜀漢派出了一個老頭,吳軍將領潘璋派出史跡迎戰,但他"斗不三合,被忠一刀斬于馬下",隨后潘璋親自上陣,也沒能占到便宜,黃忠將其擊退后"乘勢追殺,全勝而回。"

第二天,潘璋知道黃忠不好對付,于是設下埋伏,先率軍挑戰黃忠,再假意戰敗引他追趕。

為了表示自己還有一戰之力,黃忠謝絕關興、張苞等人的助戰,獨自追趕潘璋,又因為潘璋手中使用的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為了替其報仇,黃忠戰意更濃,對潘璋緊追不舍。

黃忠一口氣追出三十里,而此時"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右邊周泰,左邊韓當,前有潘璋,后有凌統,把黃忠困在垓心。"

黃忠見遭遇埋伏,本想撤退,但馬忠再度出場,他"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隨后吳軍一擁而上,準備將黃忠就地斬殺。好在危急關頭,關興、張苞率軍趕到,他們救出黃忠,成功撤回了大本營。

盡管得以逃出生天,但黃忠終究已經是年老體衰,在受到箭傷后一病不起,很快就死在了軍營。

一番小規模攻防之后,真正的大戰--夷陵之戰爆發,此戰當中,關興為了給父親報仇,在戰場上專門追殺仇人潘璋,并將其逼得逃入山中。

在山里,關興、潘璋先后找到同一處民居投宿。潘璋本想逃跑,門外關公卻突然顯圣,將其嚇得魂飛魄散,被關興斬殺。

關興報仇后逃出,被潘璋的老部下馬忠率軍追上,危難關頭又是張苞前來救援。

最終,馬忠在麋芳、傅士仁援軍的幫助下才將關興、張苞等人擊退。

此戰過后,馬忠便帶著麋芳、傅士仁屯駐在江渚。當天夜里,麋、傅二人聽到軍中有人想要誅殺他們,去劉備那里換取功勞,于是非常驚慌。畢竟之前正是他們的反叛,才導致吳軍輕易襲取荊州,擒殺關羽。

擁有蜀漢國舅身份的麋芳在一番思考后,與傅士仁趁夜割下了馬忠的頭顱,前往劉備處謝罪,手握擒關羽、斬黃忠兩大戰績的馬忠,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人世。

至于麋、傅二人,自然沒能得到寬恕,而是被關興"剝去衣服,跪于靈前,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

關鍵詞: 三國演義 二十四年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