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宋朝名將岳飛一生為國效力,他收復失地失敗是偶然嗎?

時間:2022-03-26 18:51:58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導語:

關于岳飛,大家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他年少立志精忠報國,奈何朝廷之中奸臣當道,在許多人心中,如果沒有秦檜等一眾奸臣的迫害,也許他早就反攻金國,收復宋朝疆土了。然而,沒有秦檜,岳飛真的能如愿以償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你以為宋朝的皇帝真的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岳飛嗎?回顧歷史,你就會發現殘酷的事實。

年少立志精忠報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典故,那就是岳飛母親在岳飛背上刻字:""精忠報國"",希望他今后能為國效力的故事。這可不是一個故事,在歷史上他的雙親確實對他予以厚望,希望岳飛能夠成為一名大將為宋朝收復失地。

(岳飛)

岳飛小時候不喜歡與人交談,因為他覺得同齡人的思想過于幼稚,所以在許多同齡人眼中岳飛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怪人。岳飛雖然沒有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但是他沒有因為家庭的原因而淪為普通人。

與很多類似家庭的孩子不同,岳飛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所讀基本都是與古代兵法相關的書籍,這樣就為他打下了非常牢靠的軍事理論基礎。除了讀書,岳飛還拜訪名師,學習刀劍和騎射之術,這讓得岳飛更加的向著武將的方向發展。

面對金人不斷的攻打宋,岳飛曾經四次投身軍旅。雖然因為為許多原因,岳飛在軍旅的生活總是斷斷續續,但是多次的軍旅生活讓他在軍隊的威望日益提高。他的軍事才能也顯現了出來,這就成為了他日后建立岳家軍的基礎。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到底是什么讓得岳飛收復失地的愿望落空的吧。

原因一:文官集團的排斥

還記得岳飛北上抗金被強行召回之后,在宋朝與金議和的時候被秦檜等人誣陷。最終岳飛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注意到有多少人為岳飛求情了嗎?又是哪些人為岳飛求情呢?

(岳飛行刑前)

無論是從電視劇還是歷史上,對于像岳飛這樣的對國家極為忠誠,又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的將領,一般要被處死之時必然文武百官中有著大半的人求情。可是岳飛呢?求情的人不能說特別的少,但是相對于歷史上的其他將領就要小得多。

(秦檜)

如果再從這些求情的人中來看,有多少朝廷文官大員呢?其實真的是少的可憐。原本對于宋朝和金國的戰爭,朝廷之中就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兩派,而主張議和的官員大部分是文官,主戰的大部分是武將。更加可悲的是,在宋朝文官的權利和地位要比同等級的武將權利和地位要高一大截。

所以,岳飛在文官集團中的支持者原本就不是特別多,加上岳飛本人又不喜所謂的""拉幫結派""。對于一個絕對忠誠于國家的人,一般都不喜歡與太多的人結交。特別是武將與文官,他們中前者認為文官大多只會紙上談兵,華而不實。后者則認為前者只會用武力辦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因此,自古以來兩派就有所不合。

岳飛在文官集團自然是沒有結交太多的朋友的,加上秦檜等人在文官集團中權力過于高,就很少有文官敢冒著這個風險去給岳飛求情。

在這種生死一線的情況下,都沒有太多文官為岳飛求情,更不要說平時岳飛攻打金國的決定需要得到中央同意時,又會有幾人來支持呢?宋朝很多文官對于邊疆戰事都不是特別明白,因此他們對于金國入侵的嚴重性并不了解,因此他們就喜歡在朝堂之上對于這些事隨大流,看文官中權利地位較高的人的動向。

正是由于文官集團的這種種局限,讓得岳飛抗金面臨了極大的阻力。

原因之二:岳飛個人的愚忠

我們說要對自己國家非常的忠誠,而每當說到這個話題我們都會舉岳飛的例子,可見岳飛對于自己的國家是多么的熱愛。那么對國家忠誠就是岳飛收復失地失敗的原因嗎?當然不是,對國家忠誠是非常好,可是愚忠就恰恰相反了。

(岳飛)

為什么說愚忠是岳飛失敗的原因?首先,一個人如果是過于的愚忠,對于國家的決定一概無條件的服從,就算知道可能國家的決定不正確也會服從。在古代,國家的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統治者也就是皇帝個人的決定,所以那個時候國家的決定與現在可不同,古代國家的決定其實有時候是極度錯誤的,特別是皇帝平庸無能甚至荒淫無道時,大部分決策都存在著錯誤。

所以岳飛在接受朝廷的旨意時,就算是考慮到旨意與現實可能不符,或者說旨意完全是對國家未來不利的,他就算是再怎么痛心,不愿意也得乖乖服從。這也是為什么岳飛北上進程非常順利,宋朝失地收復的希望已經出現的時候,仍然被十二道令牌召回的原因。

在古代忠誠于國家無可厚非,過度的愚忠則會成為許多愛國的人精忠報國的絆腳石。

原因之三:宋高宗對于岳飛的記恨

說到皇帝對忠臣記恨,許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功高蓋主!""再想一想岳飛的事跡,好像真的是有功高蓋主的趨勢。岳飛不僅抗金有功,在軍隊中的威望頗高。而且岳飛身居要職,甚至有著自己的親軍--岳家軍。乍一看,宋高宗記恨岳飛是因為他功高蓋主了,但是真的如此嗎?

(宋高宗)

想一想當時宋朝當時是什么樣的境地,我們說功高蓋主一般是說一個國家剛剛建立,或者說是在國家局勢穩定時,有大臣立了許多功勞,讓得自己的聲望高到一個極點已經威脅到君主權利的地步。而對于宋朝這樣有著金國每天都在蠶食自己的疆土,統治都受到威脅的國家,會對一個軍事能力強,有收復失地希望的將領揮下屠刀嗎?特別還是這個國家的君主是明確知道這個將領是一個極為忠誠的愛國分子的時候。

(靖康之變)

宋高宗之前發生過一件大事,那就是靖康之變。在這件事情中,徽、欽二帝被擄走,之后宋高宗才即位。也就是說在徽、欽二帝還活著時,宋高宗是不能即位的,即位這樣就等于篡位。這件事其實就是宋高宗的心病,然而岳飛就是因為這件事讓得宋高宗記恨的。

岳飛立志不僅僅是收復失地,其實還有救回徽、欽二帝。試想一下,當這兩位皇帝回來時,宋高宗怎么辦?退位嗎?所以宋高宗在內心深處是絕對不希望救回這兩個皇帝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宋高宗是支持議和派的,與君王的意志相抵觸,結果會好嗎?所以說宋高宗對于岳飛可不是全部支持的。

結語:

岳飛的失敗并不是偶然,綜合了各種因素,他的失敗其實是必然的。他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失敗的教訓也值得我們后人深思。

關鍵詞: 精忠報國 大部分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