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朝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戰松錦大戰, 從此明朝走向滅亡!

時間:2022-03-30 11:40:44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松錦大戰,這一場讓明朝最終滅亡的關鍵戰斗,到底是誰發動的呢?對于松錦大戰是誰發動的的這一問題的答案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清朝皇太極多爾袞率先發動的。

多爾袞畫畫像

在這一場戰役當中,多爾袞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一開始就在松山以及錦州之間專門修建了道路,道路修建好了之后,馬上又開始命令錦州城附近的農民們不許耕田,開始了為戰斗的屯田。而在一切準備好之后,松錦之戰也就開始了。這一場戰役,很明顯,多爾袞也看出來了,不戰則敗,對于兩國之間都是堵上一切的意義。

其實,這一場戰斗雖然是明朝敗得徹底,但是一開始的局勢,卻是對清朝不利的。因為第一次戰斗的進攻,命運的天平就有一些是往清朝這邊倒的意味。但是緊接著,隨著明朝的將領指揮性的失誤,這一場戰斗的結局,也從此改變了。

如果把松錦大戰下棋的話,只要是走錯了一步接下去大部分都是會步步錯的。但是如果有人能夠扶一把的話,能回到正確的道路其實也不一定會失敗。可怕的是,明朝除了指揮者的錯誤作戰之外,最可怕的是將領的倒戈與清朝的里應外合,導致了這一種戰斗中,明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松錦之戰,明朝損失慘重,十幾萬的軍隊可以說是死傷了將近一半的人數。更別說還有逃亡和叛變的,只能說兵敗如山倒。多爾袞發動的這場松錦大戰,成功地奠定了清朝的統治基礎。

松錦大戰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松錦大戰為什么會敗,這估計不僅僅是后世人的疑惑也是當時明朝將領士兵們的疑惑。明明明朝的兵力更多,但是為什么最后卻是一敗涂地的結局。其實,除了和兵力有關之外,最大的失敗的原因,還是明朝后期的整個政治統治過于腐敗,導致民不聊生,而滅亡大概也是因為民心所向。但是究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當時明朝崇禎帝的盲目快地催戰,派遣明明應該守住錦州的洪承疇一味前進,而后來守城的大將祖大壽卻沒有膽量和能力,面對清朝熊熊兵力,卻只能選擇龜縮。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監督戰爭的兩個大將領祖大壽和洪承疇兩個人的主張意見不和,導致了整個軍隊不知道該聽誰的命令,不知該何去何從。而第三個失敗的原因,就是洪承疇失誤的指揮,如果一個將領在這般大戰之中出現了動搖和猶豫的指揮,那么戰爭的失敗也是必然的。最后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在明朝軍隊之中,有很多貪生怕死的將軍官員。想想一個軍隊,將領都是畏首畏尾的,那么還要如何起到帶頭的作用,讓士兵去勇往直前呢?

所以說,不管是松錦大戰的失敗,還是最終導致的明朝的衰亡,都是歷史的必然。小人者難有大人之風,一個沒有勇氣的朝廷同時統治還不得民心,那么怎么可能還能夠繼續走下去。民心所向才是一個王朝能夠長久統治的根本。

松錦大戰的最終結局,就是松山、塔山、錦州、杏山這四座明朝的城池的淪陷,而祖大壽帶領著整個城里的士兵人民百姓開城投降,洪承疇被捕也于幾年之后終于歸順了清朝。受這一場松錦大戰的影響最大的就是明朝了,自此之后明朝走向衰亡。

松錦大戰之后,明朝除了山海關之外,也只剩下一座城池了,那就是寧遠,而其他的防線已經全部都被徹徹底底地摧毀了。這一場戰斗雖然是因為明朝的指揮失誤才會失敗的,但是那時候,大部分的明朝士兵都非常地具有民族的氣節,決不投降血戰到底,而這也讓后人看到了一個民族的魄力,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從古至今不曾被磨滅的寧死不屈的精神。

松錦大戰的失敗,也使得許多將領的生命走向了終結。王樸被斬首,吳三桂也受到了處分,并且被派到唯一的城池寧遠鎮守。明朝在整個遼東的防御體系可以說已經完完全全地瓦解了,而最后在遼東的防線,也就只剩下了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了。可以說,松錦大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導致了一個王朝滅亡和另一個王朝新生。

關鍵詞: 松錦大戰 一個王朝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