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諸葛亮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時間:2022-03-30 14:47:2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諸葛亮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其實和真實歷史當中的人物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諸葛亮確實足夠清高、憂國憂民,甚至于鞠躬盡瘁為國捐軀,他的政治上才能遠遠大于軍事才能,把川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不過遠未到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的程度。

而且根據資治通鑒與三國志的記載來看,諸葛亮也沒有或掃博望坡,沒有設下空城計,更沒有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所謂的授予錦囊妙計也是沒有的。諸葛亮的主要才能其實體現在,對劉備獻出隆中對策,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論,正是因為對政治理念的絕對認同,劉備才會對諸葛亮委以重任,并且一直到劉備之子劉禪。

三國地圖

三國鼎立理論,是諸葛亮的政治綱領,先成三足鼎立之勢,再強爭天下,按照諸葛亮的預示,先奪取荊州地盤,再行入川之舉,聯吳抗魏,然后內部積極建設,強兵富民,以圖做大,之后在外觀局勢變化,等待時機,統一天下,完成王霸之業。

在諸葛亮的這一理念之下,劉備得到了法正的協助,成功取得四川地盤,而法正也確實是一位被低估的智囊,他的智慧在諸葛亮之上。不過可惜的是,法正死的比較早,而在聯吳抗魏的這條道路上,劉備和諸葛亮齊齊邁錯了腳,致使后來蜀國有傾覆之危。

荊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劉備借下荊州之后,久久不還,這個無可厚非,不過在入蜀之后,在鎮守荊州的人選上,劉備和諸葛亮犯下了大錯誤,那就是啟用剛愎自用的關羽,作為守城主帥。

劉備

關羽和東吳政治集團鬧的很僵,最后導致孫權發難,派遣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奪回荊州。不僅如此,劉備率領大軍征討吳國,被陸遜打敗,自此之后,強蜀變成了若蜀,就算是有諸葛亮強撐,也根本無力回天。

所以諸葛亮的一個最大失誤,就是破壞了當初自己曾許諾下的蜀、吳聯盟,魏強而蜀、吳弱,所以聯盟才有生存之機,只不過之后由于一連串的戰略失誤,導致蜀、吳聯盟瓦解,所以最后才有最后蜀國無大將,屢戰屢敗的局面。

關鍵詞: 軍事才能 統一天下 屢戰屢敗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