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自成曾提了條件明朝沒答應,他提的什么條件?

時間:2022-03-31 05:57:37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趣歷史小編來說說李自成的故事。

清朝取代了明朝,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在明清易代的十八年(1644年清軍入關到1662年永歷帝被清軍俘殺)明朝有著很多次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很可惜,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明朝功敗垂成,最終不得不接受失敗的命運。

在清軍剛剛入關時,清軍面對的是兩方面的壓力--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和南方殘余的明朝勢力,清軍并沒有同時應對雙方的實力,而這一點也被歷史事實所證實了。1644年十月,在穩定了北京和周邊地區的統治之后,清攝政王多爾袞派遣阿濟格和多鐸兵分兩路,準備同時消滅西安的李自成和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權。

但是,這一計劃被李自成無情地打擊了,李自成在河南調集軍隊,在懷慶地區對清軍發動了反擊,清懷慶總兵戰死,其他將士死傷無數,原本被清軍占領的幾個縣城也被大順軍奪回。清軍在懷慶的失敗讓多爾袞清醒了過來,決定收回南下征討南明的軍隊,集中兵力先解決李自成。

由此可見,當時的清朝并非戰無不勝,而且對于取得天下也并非十拿九穩,如果李自成和南明聯合,清朝不但不能夠取得天下,不被趕回關外就不錯了。那么,李自成和南明是否有機會合作呢?在國內的史料中并沒有發現直接的證據表明李自成有意愿與明朝合作,但是在日本,卻有一些史料表明李自成曾經給當時南明弘光政權的內閣大學士史可法寫過信,表達過愿意與南明合作抗清的意愿。

這封信被稱作《李賊復史軍門書》,在這封寫給史可法的書信中,李自成先自我吹噓了一番,"孤之略步兵六十萬,馬四萬匹,……旗幟旌鼓號令森嚴,兵有紀律之先,復何敢誨明公而夸口哉!"李自成先向史可法說明,我有六十萬步兵,四萬騎兵,兵力強大,我們就不要自相殘殺了,應當一致抗清。

而且,李自成還提出了一個具體的要求--"能割襄陽一帶以屬孤,自此以往,奉詔代律令,萬明朝之歷朔,有逆事即為外援,無事即為內鎮,自便也。"李自成要求明朝能夠割襄陽一帶讓其統治,這樣李自成奉明朝號令,如有戰事,李自成可以援救明朝,而太平無事,李自成則為明朝鎮守一方。

其實,這個要求對于當時的南明弘光政權來說也不為過分,因為此時的襄陽已經在李自成的控制之中,南明只要割讓一塊已經不屬于自己的土地,便能夠換取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相助,何樂而不為?所以,李自成提出的這個要求是合理的,只是因為自己新敗于清軍,為自己聯合南明找的一個臺階而已。

但是,我們并沒有在史料中發現史可法如何回復這封信件,或者說這封信件根本不存在,我們只能從之后歷史的發展來推斷,史可法和南明政權并沒有選擇與李自成聯合,而是采取了相反的"聯虜平寇"的戰略,即聯合清朝剿滅李自成。最終,李自成被清軍消滅,南明弘光政權"唇亡齒寒",沒幾個月也被清軍消滅了。

《李賊復史軍門書》見之于日本史料,這些史料都是明末清初明朝遺民東渡日本后的口述歷史,也許其中存在一些夸大或者不實的部分,但是也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史料。至少,這封信件中提出的李自成欲聯合明朝抗清的思想是先進的,甚至是超出當時的時代認知的,不管提出者為誰,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思想,如果李自成和南明能夠遵循這種戰略,有極大可能能夠將清軍趕出關外,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如今我們只能空嘆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關鍵詞: 相關內容 清軍入關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