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聯手敗呂布,能戰勝關羽張飛嗎

時間:2022-04-01 18:47:35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在濮陽之戰與呂布對陣時,擔心己方將領單打獨斗不是呂布的對方,因此先后派遣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聯手合力戰呂布,才把呂布打跑,可見呂布武力之高,要6位一流高手才能擊敗。

曹營六將對戰呂布的情況是這樣的:首先出戰的是許褚,許褚與呂布單打獨斗了20個回合,結果是不分勝負, 曹操看不過眼了,于是又派上典韋助戰,典韋與許褚聯手也戰不敗呂布,于是曹操又派上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一起上,六位曹將才最終打敗了呂布,估計也就是十個回合之內的事。

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六將戰呂布的場景,12只手拿著兵器對戰2只手的呂布,從當時的情況看是馬戰,6個人騎馬打1個人騎馬的場景只能是圍成一圈打呂布,前后左右都有人,呂布只有2只手,腦后又沒長眼睛,顧得了前,顧不了后,當然要敗了。

其實擊敗呂布用不了六將,只需要典韋與許褚聯手,再加上夏侯惇、夏侯淵相助,就能擊敗呂布,俗語說雙拳難敵四手,何況是八手,首先許褚能獨自單挑呂布20個回合,那么典韋也能單挑呂布20個回合,兩個人合攻呂布的話,就是1 12的效果,至少能頂住呂布一百回合,打成平手,再加上夏侯惇、夏侯淵加入,呂布必敗無疑問,如果曹營六將戰呂布,呂布不逃走的話,估計就會當場被斬殺了。

正因為呂布一人能對抗這么多將領,所以這也是呂布被稱為天下第一的理由,既然曹營六將能擊敗呂布,那么曹營六將能不能擊敗關羽和張飛的聯手呢?

可以用呂布作一個參考,曹營六將戰過呂布,其實劉備、關羽、張飛也聯手戰過呂布,這便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其實與曹營六將戰呂布有些類似,首先是張飛一個單挑呂布,單打獨斗了50回合,不分勝負,看來張飛強于許褚太多,至少在對戰呂布上,張飛強過許褚,50個回合后,關羽才加入。

關羽加入后,與張飛聯手,兩人聯手與呂布對戰的回合數只有30個回合,也沒有戰敗呂布,也就是說平手,最后才是劉備的加入,幾乎劉備加入的同一時間,呂布就虛晃一戟,退出戰團,倒拖方天畫戟,立即逃走了。

由此可以看出,關羽和張飛聯手的狀態在短時間內與呂布一人的武力相當,或者略強,因為只打了30個回合,以二打一這種狀態來說,時間長了,呂布孤身一人是要吃大虧的,而劉備的加入就立即打破了這種臨界點,呂布立即逃走,說明呂布非常清楚再打下去的后果,所以趕緊逃走,不逃走的話,呂布就只有被斬殺的下場了。

以呂布為參考物的話,曹營六將的武力聯合起來,大致等于三英的武力,在這種馬戰的三打一或者六打二來說,不是說人多就一定能贏的,還要看戰場的形勢以及武將的臨場發揮和勇氣。

關羽、張飛兩人情同兄弟,義同手足,兩人聯手對戰時,不會顧及到生死了,而是會將身死置之度外了,很多硬仗都是兩人解決的,可以說關羽、張飛兩人上戰場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勢。

打個比方,虎牢關前華雄叫陣,曹操與劉備都在場,可是曹操手下的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五將都在場,都不敢應戰華雄,當時許褚還沒有加入曹操,最后還是關羽請戰華雄,只僅用了一杯酒還沒有冷的時間,最多三五個回合,就解決了華雄,這不僅僅是個武力問題,還有勇氣問題。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白馬之戰,曹操率領大軍對戰顏良時,同樣是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五將都在場,可結果都不敢上,只有徐晃敢上,結果還被顏良打敗了,曹操也沒有考慮讓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五將上,而是聽從程昱的建議,請來了關羽,因為非關羽不能戰顏良,說明了關羽的武力尤在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人之上,甚至遠超。

張飛就更不用說了,兩次單挑呂布,一次50回合戰平,一次100回合戰平,張飛更是不要命的打法,搞得呂布都怕張飛,張飛喝醉了酒,呂布都不敢戰張飛,可見張飛就是呂布的克星,正所謂一物克一物,就是這個道理。

況且,張飛也有多次戰曹營數將的經驗,赤壁之戰后曹操逃走,張飛一個人獨斗許褚、張遼、徐晃三將,這三將的實力甚至強于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五將的實力,所以按理說,張飛如果死戰的話,一個人對戰四到五將,一兩百個回合之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時間長了,還是會抵抗不住。

回到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曹營六將對戰關羽和張飛上來,死戰不退的話,如果關羽和張飛協同作戰,背靠背,一個對三將的話,曹營六將在短時間內還真不一定能擊敗兩人,一是因為馬戰時三人圍住一人,只需要護住當前門面,三將占不到便宜,二是背后的空門,兩人是背靠背,沒有威脅,三是關羽與張飛不要命的打法,讓曹營將領頗有顧忌,最終結局是平局。

關鍵詞: 不分勝負 三英戰呂布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