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檀淵之盟:為何宋朝要花錢買安寧?

時間:2022-04-02 21:43:5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一般人覺得宋朝比較弱,因為北宋南宋都是被北方民族建立的國家金朝、元朝滅掉,所以大家覺得宋朝窩囊,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實際上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壽命過三百年的王朝只有兩漢和兩宋,唐朝二百八十九,明朝二百七十六,清朝入關以后是二百六十八,都沒過三百年。他是屢戰屢敗,敗了三百多年還能活著。

拿破侖也是百戰百勝,滑鐵盧一戰就抹去了一切光輝,最關鍵的一仗打敗了也就完蛋了。所以宋朝其實在武裝力量的建設上是有成就的,武力并不弱,是它的環境非常不好。

漢唐時代遇到的對手,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鶻這些都是部落,就是游牧部落沒有政權的雛形。而宋朝面對的對手遼和西夏都跟宋朝一樣在制度上全面仿效宋朝,高度中央集權化,有皇帝,有百官制度,有科舉,種莊稼。所以他們的抗自然災害打擊的能力,政權的協調運作能力,都比漢唐時期的對手強上好多倍。

所以宋朝對手很強大。而且中原王朝修長城是為防備北方游牧民族的,但由于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北方天險盡失,所以宋遼的邊境線在白溝一帶,宋金在淮水,沒有天險。而且宋王朝的疆域在中原歷代王朝里邊是最小的,草場盡失,產馬的地方都不在宋朝的版圖之內,沒有騎兵怎么跟北方游牧民族爭鋒?

宋朝極盛的時候,馬軍司三萬多人,只有一萬多匹馬,到了南宋末年只有一千多匹馬,只有將領有馬騎,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步行。所以宋朝對北方民族作戰的時候就很吃力。

后來宋朝人發現了一件法寶,就是糖衣炮彈--歲幣,范仲淹做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在今天的延安這個地方跟西夏黨項打仗很吃力,勉勉強強能打個平手,而且大部分時間是采取守勢。皇上一看范仲淹勞苦功高,就讓他調到紹興去做知州知府。

范仲淹一年之后,給皇帝上書說:兵馬精勁,西戎之所長也,金帛豐富,中國之所有也。意思是可以花錢買消災,因為每年給他的歲幣只相當于臣治下兩個縣一年的收入。而打起仗來可就不是這點兒錢能解決的了。所以范仲淹說花錢買個和平,有人說這范仲淹也太漢奸了,打不過人家就花錢買?不是那么回事兒,和平降臨就會要開展貿易,邊貿互通有無,絲綢、瓷器、茶葉、書籍都是高附加值產品,我把東西賣給你,然后我給你那點歲幣就掙回來了。

宋朝皇帝也非常聰明,跟邊境的官員說游牧民族這政權,如果他們需要書籍和奢侈品,一定要賣給他們,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奢侈品好理解是豪奢之心,他看書總比他天天拉弓強得多。所以遼、金、西夏,包括后來的元朝都認中原文化為正統,元朝雖然沒有完全漢化,但是它也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這句話給自己建國,叫大元,不用部落的名字。

所以歲幣保住一方的安寧。宋遼澶淵之盟之后一百二十年沒有發生戰爭,直到后來這個宋朝聯金滅遼是宋朝主動撕毀了兩國的盟,才跟遼國再次發生戰爭。能花錢擺平的事兒是最容易的,能花錢做到的事是最容易做到的。所以對于這個歲幣的認識,不應該跟我們晚清時期給外國列強的賠款相提并論。因為正是由于雙方不打仗,宋遼長期和平的友好往來使得中原文化傳播。

遼道宗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所以這個跟后來給外國列強喪權辱國的那種賠款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不能相提并論。

關鍵詞: 游牧民族 屢戰屢敗 中原文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