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姜汝祥博士:戰略就是放棄,區塊鏈時代請關注海爾

時間:2018-06-15 18:44:18    來源:洞察網    
今天與一位客戶交流,他是我出道的時,首批客戶之一。十多年后,他已經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這次,他來與我討論公司如何做戰略規劃。我向他建議,請關注海爾這幾年做法,未來的海爾將是區塊鏈時代的最偉大的公司。

客戶很不解,問為什么?這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定義,那就是:什么是戰略?

我特別喜歡古希臘人對戰略的定義,所謂戰略:就是在敵人看不到的地方打仗;而所謂戰術:就是在敵我雙方都看得到的地方爭過你死我活。

這個定義之所以非常精辟,就在于它講清了戰略的價值,那就是對未來的判斷,而不是對未來的算計,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會,太算計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

我曾經在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做過北亞區的戰略戰略規劃經理,從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體會過所謂的戰略規劃是要做什么,特別是現在摩托羅拉已經退出了江湖,對比之下,就更深入地懂得什么叫時勢造英雄。

以摩托羅拉為例,這家公司當年多么強大!!!最后,居然被聯想收購;諾基亞多強大,最后也淪落到被微軟收購的下場。他們為什么失敗?其實,拋棄它們的是時代。

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略其實恰恰講的是,不要過度強化某個人的作用,而是要強化趨勢的作用。一個十七歲的建筑工人卻成了中國第一房地產公司的創始人,碧桂園老總的故事是個清晰的印證。

中國的強大也是如此,改革開放80年代如何創造奇跡的? 我相信朝鮮今天改革開放,一樣可以創造奇跡,更不要説WTO十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好處,運也,時也!

懂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解釋什么叫真正的奇跡。最近我在看張瑞敏對海爾的改革,坦率地說,我被他的進取精神驚呆了,在中國家電行業,他所提倡的創客理念與實踐,我覺得遠遠超越于美的、格力之上。

什么是真正奇跡?真正的奇跡是有“神性的”,也就是說,創造奇跡的人往往不活在過去,而是活在未來,海爾就是這樣一家企業,看看他做的人單合一,看看他把海爾當成一個創客平臺,看看他在組織管理上的生態圈突破,就覺得這是一家可以創造奇跡的企業。

圖片1.png

(人單合一 2.0,為創建“共創共贏”生態圈模式進行的探索及實踐)

然而海爾的業績并不好,看看其股價就知道了,海爾業績不好,是不是因為其戰略錯了?我覺得正好相反,海爾的業績不好,并非因為其戰略問題,而是真正的戰略是需要堅守,所謂戰略就是選擇,而選擇就是放棄,沒有對眼前一時一事 勝利的超越,凡事都要爭個高低,那就不是戰略,而是戰術了。

有句話說的好,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海爾是中國少有的戰略上堅守在時勢大道上的公司,為什么我要這么説,因為有了區塊鏈。當區塊鏈來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海爾的做法,就是區塊鏈的做法,創造了信任的區塊鏈,不就是要把人上升為自己的主人么?在一個信任的區塊鏈網絡社會中,人才是真正的資產,這就是海爾提出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員工創客化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基于智能合約,每個人在可信任的環境中,不是花時間去防別人,而是如何想方設法去創造價值,去賺更多的錢(幣)。

大家可以看海爾創客化的實踐,提出了什么新問題:

圖片2.png

(員工創客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圖片3.png

(員工創客化難點一:從崗位執行人到擁有“三權”的創業者)

圖片4.png

(員工創客化難點二:從雇傭者轉變為動態合伙人)

圖片5.png

(員工創客化難點三:從崗位付薪轉變為用戶付薪)

所以,我在想,如果海爾發行了海爾區塊鏈幣的話,那么,海爾的客戶也只可以參與到創客體系中,這將是一幅多有想象力的世界?

是的,區塊鏈最重要的潛力,就是它正在創造“可編程社會”,區塊鏈與其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思想,一種基于信任的透明,公正,相互協作的價值觀。

我想說,很多人把區塊鏈當成一種數據庫技術去看待,這大大低估了區塊鏈的價值,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它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通過分布記賬與智能合約,改變了分配關系,讓很多不能計量的價值創造(比如創新),變得可計量.

在這方面,海爾張瑞敏是先行者,當我們從區塊鏈的角度,突然發現這家公司所做的一切,遠遠走在時代前面的時候,我們也就理解了一句話:戰略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所以,今天中國企業界最重要的一個創新,就是看看當海爾+區塊鏈,當張瑞敏發區塊鏈幣,將會出現什么結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請中國企業家們集體關注海爾,關注張瑞敏的創新,他們是區塊鏈思想的先行者!

限于篇幅,也考慮到很多人對區塊鏈不很熟悉,我就不在此展開,本月底,我將在北京舉辦區塊鏈戰略與大股權高端總裁班,三天兩夜,我將請小米股權律師與我一起詳細講解,海爾為什么是區塊鏈時代最偉大的企業,以及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戰略,什么是區塊鏈,什么是區塊鏈時代的股權設計。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