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當前觀點:鄉村旅游“金飯碗”怎么端得穩?新疆博湖縣蹚出基層治理新路徑

時間:2022-07-26 21:36:31    來源:石榴云/新疆法制報    

7月22日,游客正在“博湖花海”體驗駱駝騎行。古雪麗攝

盛夏至,花似錦。7月22日,記者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千畝鮮花競相綻放。錯落有致的民居、裝扮一新的巷道,眼前的美麗鄉村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相關資料圖)

烏蘭再格森鄉位于博湖縣東南部,毗鄰博斯騰湖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218國道。隨著博湖縣全域旅游的發展,烏蘭再格森鄉深挖潛力,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基層治理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實現了鄉村旅游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

22日一早,“食悅八方”農家樂店主張煥然灑掃庭院、整理食材,為中午的團餐接待做足準備;在“博湖花海”景點,村民亞庫普江·玉素普將自家的駱駝和馬匹安頓好,靜待游客體驗......

近年來,烏蘭再格森鄉依托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產業,圍繞博湖花海、富硒桃園、西海旅游驛站、民俗文化村等打造了一批本土旅游品牌。

發展鄉村旅游的目的之一是要讓村民受益。

2019年烏蘭再格森鄉打造了占地1500畝的“博湖花海”,烏蘭再格森村4組村民亞庫普江將自家的10畝地流轉給村集體,在村里開起飯館,又將自家的兩匹馬、一峰駱駝牽到花海供游客體驗。

在這之前,亞庫普江靠種地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如今年收入10萬余元。

“美麗鄉村建設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現在村子變美了,我們的口袋也變鼓了。”亞庫普江說。

“轄區旅游業態多,家家戶戶比著賺錢,全鄉已實現就業全覆蓋。”烏蘭再格森鄉鄉長孟克巴依爾說,村民口袋鼓了,腦袋也不能空。

鄉里就業機會多,但村民就業能力不足是實際,為此,烏蘭再格森鄉采取“技工學校+基層組織+旅游公司”聯動模式,種植、烹飪、服務、農產品加工,市場缺什么,鄉里就聯合有關單位培訓什么,徹底解決“人崗不匹配”的問題。

烏蘭再格森鄉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鄉里組建了3支石榴籽“文藝小分隊”,經培訓后在景區開展現代歌舞、都塔爾演藝、非遺文化等活動,提升游客參與度的同時,也讓參演群眾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為激勵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烏蘭再格森鄉用好“烏蘭說事”等品牌,通過“美麗庭院示范戶”“積分制”等一系列制度,實現群眾自我約束、人人參與、人人共享。

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新業態的出現也為當地治理帶來挑戰。

一年前,張煥然瞄準商機,從外地來到烏蘭再格森村做起農家樂,也是在這段時間,烏蘭再格森鄉的農家樂產業迅速發展起來。近5年,烏蘭再格森鄉的農家樂數量由最初的幾家增長為現在的55家,占到全縣總數的一半。

農家樂數量的猛增讓競爭更加激烈,價格不一、服務質量不等,一次深入肌理的治理迫在眉睫。

為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今年年初,烏蘭再格森鄉結合轄區內游客多、商鋪多的實際,在村規民約中新增了旅游發展篇,制定《文明就餐公約》《文明旅游公約》《農家樂協會章程》等鄉級“行業公約”,增強業主廣泛參與市場公平競爭意識。

今年3月,博湖縣成立了博湖縣餐飲行業協會,對農家樂等餐飲單位的原材料使用、用工、價格等方面作出規定,以行業自治推動服務升級。

烏蘭再格森鄉農家樂全部加入協會,實行原材料統一采購,與當地技工學校對接,輸入專業人才,定期培訓,統一服務標準,并對餐飲價格做了統一指導,杜絕“漫天要價”。

農家樂經營活動規范有序,“抱團”發展,服務水平再上一級。

55家農家樂有35家位于國道兩側,其余的穿插村中。游客量較大時,協會根據不同接待能力統一協調,確保家家都能吃上“旅游飯”。

今年夏季,博湖縣旅游業生意火爆,烏蘭再格森鄉旅游服務忙而不亂。7月初,鄉里迎來11家旅行社的4000多名游客。協會提前統籌,根據游客不同需求及農家樂接待能力統籌安排,游客和農家樂實現雙贏。

每周烏蘭再格森鄉都會聯合餐飲協會在農家樂之間開展菜品互評、節儉評比、文明創評、文明餐桌等活動,如今,文明旅游服務早已扎根于群眾心間,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和道德規范。

“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進程中,我們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金字招牌,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踐行者、倡導者和受益者,確保了人人都端得穩鄉村旅游的‘飯碗’”。博湖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鄭留闖說。

關鍵詞: 烏蘭再格森鄉 鄉村旅游 發展鄉村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