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每日快播:法治主題公園、法治長廊、村居法律顧問……北京房山法治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時間:2022-08-28 09:33:27    來源:法治網    

法治主題公園、法治長廊獨成風景;“微心愿”“假如我是村書記”等村民自治品牌,架起百姓“連心橋”;村居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等共同打造鄉村法治團隊;熱線、實體、網絡三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群眾法律需求無縫對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北京市房山區鄉村治理呈現嶄新面貌,其中,“法治”成為不可或缺的推動和保障力量。


(資料圖)

近年來,房山區堅持全面部署、高位謀劃,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作為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載體,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司法行政機關牽頭、農業農村和民政等部門齊抓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普法依法治理體系。《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區已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8個、“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92個,累計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0%。

讓民主決策依法辦事成為自覺

在房山區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作為一個封閉式回遷小區,這里車輛無亂停、地上無痰漬、電梯無廣告,被譽為鄉村治理的示范點。而“廣陽經驗”的秘訣就是黨建引領下的協商民主契約治村。

“廣陽經驗”只是房山規范村民自治的一個縮影。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房山堅持用依法治理思維引領鄉村治理,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村規民約規范干部行為,努力讓依法決策、依法辦事成為習慣和自覺。

在同樣是整體搬遷上樓的長陽鎮軍留莊村,優美的社區環境讓初次進村的人眼前一亮。村黨支部書記劉春喜頗為自豪地說:“我們村現在是自辦物業,物業費繳費比例是100%。”

劉春喜告訴記者,村民不愿接受交錢找人“看院子”,所以村里決定讓村民自己管。為此,軍留莊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物業自治契約,兩委班子牽頭,招聘20余名村民成立了物業管理團隊,按照契約約定實施管理。不僅如此,物業費全部納入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年終若有盈余,村民還可以享受分紅。

記者了解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引領鄉村治理,如今在房山區已廣泛推開。房山區通過加強業務指導,幫助基層健全村規民約,完善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重大事項聽證等規章制度,讓村民委員會能夠充分發揚民主,村級事務管理交由村民集體決策。這一方式已經成為房山基層農村治理的新風尚。

法治力量融入鄉村治理各方面

今年68歲的王慶齡是伊林郡社區的樓長、社區志愿者,也是一名熱心調解員。幾天前,王慶齡看到小區兩位老人發生爭執,便主動上前問明情況,化解矛盾。伊林郡社區書記李季丹說,有王慶齡這樣的居民,“小事不出社區”再也不是難事。

像王慶齡這樣懂法又熱心的人,在房山各個社區、村都不少見。房山區落實《北京市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打造鄉村法治“團隊”。以此為依據,房山區借助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力量以及志愿者、網格員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法治宣傳,建起一支由466名村“兩委”干部等組成的“法律明白人”隊伍,以法治人才培育助推鄉村法治化進程。

青龍湖鎮馬家溝村“兩委”干部韓朝華就是這樣一名“法律明白人”。他說,自己的“明白”之路要多虧“無訴訟村”的打造。2018年5月,馬家溝村與房山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建立起“1+2+3”工作機制,隨后,由馬家溝村“兩委”干部牽頭建起4個村民小組,以網格化方式深入農村生活各方面,“兩委”干部第一時間上門化解矛盾。“這樣的事干得多了,自己也就有意識地主動學法了。”韓朝華說。

馬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王磊說,打造“無訴訟村”,不僅明顯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識,涉訴率明顯下降,村里各項工作開展也更順暢了。

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中,房山區一手抓法治人才培育,一手抓矛盾化解。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各級各類調委會655個,同時還打造了西潞街道蘇莊三里“許順人民調解工作室”等11個特色品牌人民調解工作室,推動全區形成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良好局面。

優質法律服務送至村居民身邊

走進軍留莊村,3000多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廣場成為小區的一大亮點,紅藍兩色法治宣傳雕塑占據中央,定期更換內容的宣傳欄圍繞在四周。伊林郡社區精心布置的“書香小屋”內,法治圖書角占據一席,社區的村居法律顧問每個月都會在這里接待群眾咨詢。

這些是房山區法治文化建設的縮影。在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過程中,房山區大力推動法治文化陣地“一村一品”。由各鄉鎮(街道)、村(社區)自編自導的法治文藝演出成為普法重頭戲,區司法局創辦的“老姚說法”“普法課堂開講啦”“普法大篷車”,區法院的“普法巴士”“小樂說法”等多樣化的普法方式,也進一步增添了普法的活力和效果。

法治鄉村的建設,法律服務是關鍵一環。近年來,房山區著力打造“一刻鐘服務圈”,在27個鄉鎮(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同時配備653個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室,形成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三級網絡體系。不僅實現了法律援助服務的“零等待”,線上線下法律服務的無縫對接,還通過整合21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資源,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在全區每個村(社區)的全覆蓋。

經過多年的穩步推進和精心培育,民主法治示范村在房山全區接續涌現,農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已有明顯提升。房山區司法局副局長肖紅云表示,房山將在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創建工作中持續發力,到2022年底實現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覆蓋全區30%的目標,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鄉村建設新樣板。

關鍵詞: 民主法治 法律服務 法律顧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