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呷哺呷哺披露半年報 翻臺率1.8倍可能被低估

時間:2020-08-29 18:57: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8月以來,呷哺呷哺(HK•00520)、海底撈(HK•06862)等餐飲企業陸續披露了半年報,這些半年報批注太多,實在是不好看。

而且有些餐飲企業翻臺率高,說明它經營情況好,卻沒有給股東分紅。反倒是一直用更嚴格的“翻椅率”計算翻臺率,導致翻臺率相對較低的呷哺呷哺,卻在給股東們持續分紅派息,而且也是目前所有上市餐飲企業里,為數不多會給股東們分紅派息的餐飲公司,看來這公司確實有錢。

8月27號,呷哺呷哺披露了半年財報,上半年實現營收19.22億元,其中外賣和呷哺呷哺食品公司營收貢獻有所增加。整個上半年,呷哺呷哺貢獻營收12.22億元,湊湊貢獻營收5.93億元,外賣實現營收1.57億元,較去年1.2億元同比增長18.5%,食品銷售實現營收0.57億元,較去年0.24億元同比增長138%,非堂食場景業務增長明顯。

但呷哺呷哺上半年的翻臺率卻只有1.8倍,較去年同期的2.4倍有所下滑。但實際上呷哺呷哺這個翻臺率其實不錯,可以跟大家做一下解讀,至于疫情對翻臺率的影響我們就不多說了。

呷哺呷哺在翻臺率的計算上采用的是更加嚴苛的“翻椅率”,也就是一把椅子算一個人頭,其他餐飲企業則是一張桌子只要有人就算。如果按后者計算,呷哺呷哺的實際翻臺率比現在要高。

舉個例子,4人桌是當前大部分餐廳的標配,按呷哺呷哺的計算方法,只有當一張桌子坐滿4個人,才能叫1倍翻臺率;如果只有兩個人,翻臺率就只有0.5倍;只有1個人,翻臺率就只有0.25倍。而其他餐廳即便只有1個人,也能算1倍翻臺率。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餐飲行業正常經營時間只有3-4個月,實際經營狀況較去年是要大打折扣的。但有些餐飲企業卻能在去年全年只有4倍多翻臺率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做到3倍多的翻臺率,相當于如果沒有疫情,全年翻臺率將在7倍左右,連正常情況都無法做到的業績,卻能在疫情之下完成,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如果這樣來看,呷哺呷哺的半年報應該還算客觀求是。

而且即便面對疫情,呷哺呷哺的現金流也是相當穩定。截止到今年6月底,呷哺呷哺賬面可支配現金仍有2.54億元,足見呷哺呷哺護城河之深。

呷哺呷哺,消費者的認可度有多高?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餐飲行業遭遇較大沖擊,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超過100%,恒大研究院數據也顯示,僅今年春節7天內,疫情就造成餐飲行業5000億人民左右的損失。

但從4月初全國疫情受控以來,呷哺呷哺表現出比其他餐飲企業更強的發展動能。5月中旬,呷哺呷哺開展了一場520儲值活動,直接帶動全月儲值額破億,創下歷史記錄。

7月份,隨著北京疫情防控下調到三級,包括呷哺呷哺在內的眾多餐飲企業再度迎來復蘇。前兩天七夕節,呷哺呷哺就創造了單日2000萬銷售額的記錄,按照這樣的銷售節奏,呷哺呷哺全年業績表現應該不錯。

這也論證了我的猜想,呷哺呷哺在實際需求層面,消費者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一旦疫情徹底結束,呷哺呷哺勢必能率先反彈。

所以說,大家對于餐飲企業的投資判斷,財報只能參考,具體還得看它們在財報指標計算口徑上是否有所高估,有條件的最好實地觀察一下它的餐廳客流。

我選呷哺呷哺的理由:硬實力這條護城河,永遠有效

從1998年成立以來,今年疫情算是呷哺呷哺第二次經歷全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因此呷哺呷哺在這輪疫情的應對上也顯得更有章法。

根據公開報道,呷哺呷哺在全國疫情爆發前夕,從1月份就開始組織防疫工作,提前準備了大量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為了確保最重要的現金流穩定,呷哺呷哺還提前解凍了公司的現金儲備,并獲得銀行授信。這為呷哺呷哺能在疫情期間持續營業創造了條件,也從側面證明呷哺呷哺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此外,疫情期間,由于到店堂食規模降低,呷哺呷哺快速推進的外賣、生鮮和食品商超等銷售通路,也獲得不錯的業績表現。

其中呷哺呷哺外送業務整個上半年的銷售額達到1.5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18.5%;生鮮配送則對庫存周轉起到積極作用,將呷哺呷哺疫情期間的蔬菜、面粉等短保物資及時出清,確保餐廳食材無積壓;而呷哺呷哺此前一直在深抓的食品業務,上半年也獲得不錯表現,實現0.57億元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比增長了138%。

而且特殊時期,呷哺呷哺“一人一鍋”的品牌屬性,也符合當下監管層和消費者對分餐就餐的現實需求,即便是間隔落座,對呷哺呷哺實際經營的影響,也較為有限。

因為呷哺呷哺本身就是一人一鍋,它的分餐成本更低,更容易實現分餐間隔,不需要對餐廳做太大改動,而其他餐飲企業大部分都是4人一桌,分餐成本較高。

至于影響餐廳經營的核心要素——食材品質,個人覺得呷哺呷哺在這方面可以說相當不錯。呷哺呷哺擁有自己的食材供應鏈,從上游食材生產加工,到中游運輸配送,再到下游接入每家餐廳,基本上都是呷哺呷哺獨立完成。

這里面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以對食材從產地到餐桌進行溯源,保證食材品質,以及生產加工及配送等每一個環節的安全衛生。二是能有效降低食材采購成本,因為生產、配送等都是自己公司來完成,議價權在自己手里,比其他側重采購第三方食材的餐飲企業,更容易控制成本。

以呷哺呷哺目前主打產品錫盟羊為例,這是全球最優質的羊肉之一,產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盡管錫盟羊每年產量有限,但呷哺呷哺卻在這里有自己的養殖基地。自產自銷,不僅能夠溯源,確保錫盟羊品質,還比其他餐飲企業擁有更大的成本控制空間。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呷哺呷哺即便規模在擴大,但食材成本卻并沒有增加太多的根本所在。

所以從某些程度來講,這條自有供應鏈也讓呷哺呷哺比其他餐飲企業,擁有更厚實的護城河,這也是我比較看好呷哺呷哺的重要原因。因為保證食材品質安全,還能不斷控制食材成本的餐飲企業,真的不多。

品牌創新的商業價值,會在未來逐年兌現,現在投資正當時

除了硬實力的支撐,從近年來呷哺呷哺門店升級,到最近更換品牌logo,以及520儲值活動、今年七夕等一些營銷活動來看,呷哺呷哺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更貼近年輕主力消費群體。加之在食材品質領域積累下來的口碑,個人估計呷哺呷哺的品牌展現會有不錯的收獲,而由此帶動的銷售轉化,應該會在未來幾年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除了品牌上貼近主力消費群體,呷哺呷哺在產品結構上也有所優化。除了每年都會推出新品,包括之前的芝士蝦滑,今年推出的牛肉新品等,其實都是在主打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喜好。

而且呷哺呷哺近年來推出的極具性價比,客單價50元起的優質單人套餐,不僅錨準當前弱經濟周期大眾消費能力下降,還抓住了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隨便想一想,幾十塊就能快速體驗一頓小火鍋,用的還是極度新鮮的優質食材,這個概念怎么看都有火的潛質,就像現今的優衣庫一樣,性價比這個標簽能為其帶來不錯的銷售表現。

所以說,把呷哺呷哺作為投資餐飲企業的標的之一,其實算一件高性價比的事。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呷哺呷哺采用更切實際的翻臺率更具參考價值,而且食材品質有保證,各類新品對年輕主力消費群體的錨定性也更強;其次,呷哺呷哺當前股價才9塊港幣左右,妥妥一只被低估的白馬股。

再說,盡管疫情對餐飲沖擊較大,導致部分公司業績有所波動,但這也是檢驗一家公司的質量的試金石。而呷哺呷哺正好是脫穎而出的企業之一,因為疫情并沒有對呷哺呷哺形成太大干擾,一切都在照正常節奏開展。

還有一點個人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因為疫情屬于突發事件,所以大家在對其他公司做財報分析時,應該適當把疫情的影響折現進去,如果單純認為半年報數據不行,就判斷這家公司質量不高,你可能會錯過不少優質標的。

關鍵詞: 呷哺呷哺 翻臺率 低估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