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簡訊:山上撿到一金片,竟是國家一級文物

時間:2023-01-29 16:54:34    來源:古玩收藏藝術品鑒定    


(資料圖)

山上撿到一金片,竟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河南省博物院中,有這樣一件文物,呈長方形,厚度僅1毫米,上面鏨刻有63個字。

這看似平常的一塊金片兒卻與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則天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是現存唯一的屬于武則天的文物!

▽▽▽

1982年5月,登封縣農民屈西懷上中岳嵩山采藥時,在中岳嵩山峻極峰的石縫中發現了這塊金簡片。

他最初以為就是一張包果子或點心的黃紙片兒。因為,這種熒光閃閃的“鍍金”紙片兒包裹點心在當時流行。

之后,他發現不是紙片兒,又把它當成銅片兒。后來,村里人告訴他,這可能是一件文物。

屈西懷在嵩山上意外發現寶貝的消息不脛而走后,引來文物販子搶購,據悉出價從最初一千到最后十萬元。

屈西懷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最后將這塊金屬片交到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

果然,這還真不是一般的金片兒。因為它是武則天命人投遞的金簡,一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那么,為金簡為何會在此地呢? 據記載,中國古時歷代皇帝為永保江山和個人平安,都曾親率大臣到祖國名山大川,筑壇焚香,禱告上蒼,向天地諸神祈禱平安。 并將寫好或刻好表明心跡的簡策(冊),埋到土內或投入土中,這就是古代帝王的封禪(shan)活動。▲武則天 唐代道教興盛,武則天雖然倡佛,但也對道教諸多利用,先后為自己加尊號。 在天冊萬歲二年甲申,武則天封禪嵩山,在嵩山南側舉行柴燎儀式,然后登上嵩山,在祭壇舉行儀式,封埋玉冊。 ▲武則天陵墓 此后,她多次來到嵩山溝通上界,祈求平安,闡發政治理想。而此金簡就是武則天在封禪之后祭祀命人所投下。 ▽▽▽ 金簡為長方形,長36.2厘米,寬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28.5克,黃金純度在96%以上。 正面鐫刻雙鉤楷書銘文3行63字,遒美健秀的小楷,刻工高超,筆意表達得很到位。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這“上”是指女皇武則天了,“圀”則通“國”字,“曌”是武則天的名字。 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并有“太歲庚子(700年)七月甲寅”紀年。 所以專家認為,這是武則天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來嵩山祈福,遣道士胡超向諸神投簡。 ▲武則天陵墓無字碑 ▽▽▽ 這金簡目前藏河南博物館,由于武則天的墓穴至今仍未打開,所以這是現存惟一一件屬于武則天的文物。 另外,作為大周皇帝武則天金簡,這在我國是首次發現,獨一無二。▲“崇寧四年”趙佶投龍玉簡 因為我國過去曾發現過帝王封禪祭祀祖國名山大川的玉簡和銀簡,但金簡的發現卻為首次。那么為何武則天偏偏用“金”,留下獨一無二的金簡? ▲金耳墜 1977年 北京平谷縣劉家河商墓出土 ▲金笄1977年 北京平谷縣劉家河商墓出土 從考古學上看,金制器物在商代之前已經出現。 至少在漢武帝時,金制器物已與延年益壽、封禪成仙連在一起,被賦予神秘的宗教色彩。 ▲唐代金杯 這一思想,在唐代被發揚光大. 唐太宗、唐高宗等,不但使用金屬器物,還都“素餌黃金”,服食金丹(仙丹)。 至武則天,其風更烈。 由此可見,用金簡承載“好樂真道,長生神仙”,符合她一生所為,也符合當時神秘神圣的宗教訴求。 河南博物院在2008年的時候,曾用現代的科學儀器對武則天金簡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體檢”,發現其成分包含金和銀,比例為9:1。 可見當時唐朝宮廷對金子的加工工藝非常高超,從制作的精良上也可以看出,武則天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 它的發現為研究武則天在嵩山的活動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了解唐代的歷史風貌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
覺得文章不錯,請點右下                    再走喔   

關鍵詞: 北京平谷 中岳嵩山 名山大川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