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瀘州舊制十大鄉之前五鄉,快來認領你的老家,看看屬于哪里?

時間:2023-04-19 09:51:07    來源:江陽沽酒客    

瀘州十大鄉的成因我在上一篇文章《考古江陽:從明朝到民國,瀘州十大鄉的名字,文雅又好聽》已經做了介紹,這一篇則會對十大鄉進行系統化的介紹,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些瀘州人文歷史,看看祖輩們為什么說自己是某某鄉的原因。當然這個相對于定居瀘州,湖廣填川來瀘州的又是另外文章講述了。

瀘州十大鄉,每一個名字都有它的寓意,而且每一個大約都管轄了十多個場,這“十大鄉”地跨今天的江陽區、龍馬潭區、瀘縣全域和納溪區大部、合江縣小部分,再加上被稱為中城鎮或者城廂的瀘州城區(中心半島和小市),就是當時瀘州全境。


(資料圖片)

當年過去老一輩的習慣說的是瀘縣十大鄉,其實就是瀘州的意思。下面我們來一一認識一下吧。

不掃先塋二十春,今朝忽見衣錦新——衣錦鄉

衣錦二字最早出自《呂氏春秋·用眾》:辯議而不可為,是被褐而去,衣錦而入。

后人用衣錦還鄉這個成語來比喻榮歸故里。瀘州當年的衣錦鄉據說還跟嚴姓和先姓兩家當地望族有關。

嚴家和先家世代交好、相互聯姻,嚴咸、嚴敏道、嚴純道父子和先罕、先詔都父子登科,鄉人根據先家人詩改名衣錦鄉:“不掃先塋二十春,今朝忽見衣錦新,還鄉父子墦間拜,再世登科有幾人。”

衣錦鄉所涉及的范圍主要有:觀音、興隆、雨壇寺、喻家市(喻市,也寫成喻家寺或者喻寺)、福集、石岡山、云霧、太和、嘉明等場鎮。

這其中現在最拉風的要數明朝的驛站,比較作七里場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福集,已經成為了現在瀘縣的縣城。當年瀘州恢復名稱,瀘縣剝離單獨成立了縣,縣政府辦公樓在小市,但是卻有縣無城好多年,最終福集設立縣城,改變了這一尷尬的狀態。

惟賢能安賢,智能知微——安賢鄉

出自《孟子注疏.公孫丑》里的十一章:“言惟賢能安賢,智能知微”。這個鄉主要包括:包括特興、兆雅、楊九坎、云錦、石馬、青獅、新溪子等場鎮。這個鄉下面管轄的的幾個地方都人文底蘊深厚。比如特興,又叫特凌場、并有德龍堡(音為鋪),其地方口音跟瀘州各地頗有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第二個就是兆雅在明朝的時候叫趙市清代叫趙雅,光緒改為兆雅,民國時期特興和兆雅并稱特兆鎮。如果我記憶沒有錯的話,之前好像兆雅還短暫做過瀘縣辦事處。挨著兆雅有一條街,叫新溪子。現在是瀘州傳統村落的代表。這里有川南古街的特色,雖然跟舊時代相比,失色不少,但是還是保留了許多人文底蘊。也是值得單獨去探究。臨江而建設的這些村落,有一股古意盎然。

有鳳來儀,非梧不棲——鳳儀鄉

鳳儀鄉的出處源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意思是當演奏虞舜時期的簫韶樂時,由于音樂美妙動聽,把鳳凰也引來了。

此地包含了立石、涂場、太平、伏龍、白云、新路、五里、五通、萬定等東部場鎮。其中太平、伏龍兩場鎮合稱,就是今天的太伏。瀘縣風水俱佳,茶馬古代不僅在此,立石驛在唐朝就有了,據說還送荔枝從這里經過。而這幾個地方,如今好像特別能出商賈巨戶,也算是有鳳來儀了。

崇尚禮儀,敬德愛才——崇義鄉

《管子》里的思維理論,是崇義鄉的由來,崇義鄉包括了永興(藍田、古名玉川)、太安(泰安)、彌陀巖、黃艤、分水嶺、沙坎、中興、劉石(流石)等江南場鎮。其中,彌陀曾被叫作宋家嘴,沙坎和劉石在今合江縣。

這當中藍田壩的歷史最值得我們去研究,它在古代就有連接融合西南古代民族商貿交流的作用,后期更是跟小市一樣成為商貿水運陸地集散地。分水嶺鎮油紙傘是瀘州非遺經典,而古街保存是今天江陽區最完善的了。至于泰安和彌陀還有黃艤都有各自的歷史。

因為酒業發展選定了黃艤,從原來的驛站渡口,黃艤目前算發展比較好的,把曾經高于它的彌陀的合并了。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宜民宜人,受祿于天——宜民鄉

宜民鄉,聽名字就知道它特別適合居住環境安逸,民風淳樸。詩經有云:“宜民宜人,受祿于天”。包括通灘、中心(宜定)、九橋、石峰、況家場(況場)、大悲、石棚、馬嶺、和豐(連云洞)等。

如今石棚已經消失,改了方山鎮。況場成了街道,里面陳家花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朱老總護國時期的足跡,值得大家去看看。馬嶺改成了丹林,現在每年櫻花節熱鬧,2023年還被央視播出,算是出盡風頭。和豐老街還有一部分,倒是下面的沱江已經改變了很多。變化還在進行,而歷史又要翻開新的一頁。

這一次前面五個說了,下期我們繼續更新后五個,歡迎收看。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