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沈陽舞蹈《簪花仕女》全力備戰中國舞蹈荷花獎-快資訊

時間:2023-04-21 16:22:52    來源:沈陽晚報    

一幅《簪花仕女圖》,帶來了對唐代文明的無盡遐想;一群曼妙如花的女子,在“詩舞樂”合一的氛圍中,彰顯了唐代女性儀態萬方的氣度。以《簪花仕女圖》為創作背景的舞蹈《簪花仕女》去年在央視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的舞臺上一舞成名,出圈走紅。

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終評將于4月25日至28日在沈陽舉行,舞蹈《簪花仕女》入圍終評,目前正在全力備戰。昨日,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采訪相關主創了解排練情況,“大家雖然身體很疲憊,但精神上斗志昂揚,我們全力沖刺,很有信心!”


(資料圖)

不斷打磨調整

“并非畫作模仿力求展現大唐文化繁榮”

距離“荷花獎”終評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舞蹈《簪花仕女》編導張杏再次從北京趕到沈陽,曾無數次這樣往返兩地的她對此次評獎還是胸有成竹,“從參加《詩畫中國》之后,我們就一直不斷地調整打磨,我希望舞蹈能很準確地呈現唐代的文化繁榮,展現其背后的文化氣象。”張杏告訴記者,為了讓演員準確地帶入人物情景,她要求演員們欣賞唐代的繪畫、雕塑,閱讀相關詩歌等書籍,“我們的舞蹈并非簡單地對繪畫中人物動作的模仿,我希望她們能更好地詮釋畫作中唐代仕女獨具特色的姿態與風韻。”

張杏表示,舞蹈《簪花仕女》脫胎于遼寧省博物館館藏國寶《簪花仕女圖》,可以說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相結合,通過中國漢唐古典舞的舞蹈語言,演繹唐代女性“靜氣、雅氣、大氣、貴氣”精神風貌,無論從藝術性還是觀賞性都是絕佳的,“所以我對這次荷花獎很有信心。”

全體高強度排練

“有人帶傷堅持有人推遲婚期”

去過《簪花仕女》排練廳的人,都會被墻上貼滿的與《簪花仕女圖》以及唐代繪畫、雕塑的相關圖片所吸引,就是這樣濃郁的文化氛圍讓15位年輕的舞蹈演員干勁十足。據悉,在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帶領下,沈陽演藝集團從2022年3月開始創排,7月邀請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張杏擔當舞蹈編導,對舞蹈進行修改提升,一年多的時間里緊鑼密鼓地對演員進行漢唐舞基訓和創排,幾乎沒有間斷地以“荷花獎”為目標不斷排練打磨。沈陽歌舞團副團長滕洪江告訴記者,表演團隊全體高強度排練,“幾乎全天不休息,為了精益求精,很多動作需要不斷重復,有些演員出現傷病,更有演員為了這次評獎推遲了婚期。大家雖然身體很疲憊,但精神上斗志昂揚,全力沖刺‘荷花獎’。”張杏也對這群年輕的姑娘贊賞不已,“可以說,她們克服一切困難,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中,挑戰自我化身‘畫中人’,我真的很欣慰。”

《簪花仕女》以舞釋美

“讓觀眾領略中華藝術高峰的魅力”

據悉,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終評將于4月25日至28日在沈陽舉行,此次眾多優秀的舞蹈作品集結沈陽,可謂強者如云。今年遼寧共有7部作品入圍,舞蹈《簪花仕女》是其中之一。

舞蹈《簪花仕女》去年11月20日受邀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掀起了大眾對唐代文化、歷史文物以及舞蹈藝術的關注與熱愛,張杏表示《簪花仕女圖》是遼博的鎮館之寶,這樣的文化瑰寶賦予作品不一樣的藝術內涵,“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將‘蝴蝶識香’‘金簪插花’引入編排,讓文物在藝術創作中舞動起來,以舞釋美,形成古今跨時空的對話,接續傳承文化的精髓,舞蹈《簪花仕女》可以說跳‘活’了塵封于歷史中的燦爛文化,用生動浪漫的方式傳遞跨越時間長河、流傳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希望通過絕美的舞蹈讓觀眾感受到中華藝術高峰的魅力,與觀眾之間產生共鳴。”

沈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黨委書記蘇穎表示,舞蹈《簪花仕女》以文化探源的深思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進而從中探尋民族的根脈和精神,“遼寧省一直都是文化大省,同時也是文物大省。所以如何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我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蘇穎介紹:“在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文旅局的領導下,沈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挖掘遼寧地方文化特色,聯合遼寧省博物館群策群力大膽嘗試,把《簪花仕女圖》這樣一幅歷史悠久的名畫搬到舞臺上來,將靜態畫轉化為動態舞蹈,在唯美、生動的舞姿之間,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內涵。這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展現使命和擔當的具體行動,也是專業文藝院團講好遼寧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地方文化影響力的生動實踐,未來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文藝作品。”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張寧

編輯 李丹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