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走進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 看生物多樣性下的生機與活力

時間:2023-06-02 09:32:5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春生夏長,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的野生大熊貓們迎來了它們最有口福的時光——竹筍季。為了保護大熊貓的口糧,保護部門正在開展一項叫作“禁筍”的普法教育與聯合執法行動。

阿壩州公安局臥龍分局和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三江管護站共同組成的生態警務巡邏宣傳隊正在走村入戶、開展網格化分區巡邏時,遇上了一名正在采挖竹筍的村民。執法隊現場對該村民進行了制止查處,并就“禁筍”事項再次加以強調提醒。

“禁筍”即禁止采挖山筍。管護站人員介紹,新鮮竹筍是大熊貓最鐘愛的食物,為了吃到竹筍,大熊貓覓食時會隨著季節從低海拔向高海拔遷徙,這一過程被稱為“趕筍”。每年的4月到7月,“趕筍”的大熊貓會來到低海拔、人類活動較多的區域,為了給大熊貓留出足夠的口糧,阿壩州公安局臥龍分局在轄區治安工作中也增添了一項特殊的內容——生態警務。配合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展“禁筍”專項行動,便是生態警務的工作內容之一。?


(相關資料圖)

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高山杜鵑進入盛花期 瑰麗紛呈

在野生大熊貓的家園里,滿山遍野的高山杜鵑正在綻吐芬芳,自低海拔到高海拔次第進入盛花期。下面一起去熊貓家園看一看。

小溪畔,山路旁,叢叢簇簇的杜鵑花映出了漫山遍野的粉紫煙霞。這里是野生大熊貓的原始家園——橫斷山系的邛崍山脈,也是全球野生杜鵑花數量最多、品種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眼前這棵位于海拔2500米的杜鵑樹,其植株高大、枝條繁盛,粉白相間的花朵綴滿樹冠,淡雅宜人、灼灼生輝,它便是著名的山光杜鵑。

與杜鵑花普遍花形較大、葉片細碎不同,眼前這棵葉片長闊,將花朵襯托得嬌俏明媚的杜鵑,名為汶川星毛杜鵑。

在杜鵑花世界里,有個秘而不宣的規律,每十年左右會迎來一次仿佛傾盡全力的空前盛放,叫作“大年”。幸運的是,在場科考人員恰逢其時,得以一睹杜鵑花“大年”的風采。

據專家介紹,在我國野生杜鵑花約有600種,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臥龍片區就有超過50種。?

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植物新種頻現 古老物種繁衍不息

四川臥龍的邛崍山脈是野生大熊貓最原始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同時也被稱為“植物避難所”或者“冰川避難所”。一些古老的植物物種跟大熊貓一樣在這里躲過了冰川的侵襲,并繁衍存活至今,傳遞著數百萬年生命進化與演變的自然密碼。

記者走進位于四川臥龍的邛崍山脈,這里地屬橫斷山東緣,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線。從海拔1000多米的四川盆地綿延至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冰峰,分布著完整的生物氣候垂直帶譜和多樣的山地垂直植被類型,共計近4000種高等植物在不同層次的山地空間中繁衍生息。眼前這面如刀刃一般高聳尖銳的山脊,是數百萬年的冰川運動中山體被嚴酷的冰雪侵蝕的結果。在它的腳下不遠處,一片野生珙桐林蔚然成陣,根葉相牽。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 劉明沖:它是比大熊貓還古老的一種珍稀植物,叫珙桐,是國家一類保護植物,它集中的分布就在我們現在腳下的這片區域,從海拔1300米到2000米都有分布,分布面積大概有一萬畝左右。

有“中國鴿子樹”之稱的珙桐,是我國首批頒布的八種一級保護瀕危植物之一,與銀杏、水杉、銀杉并列為“四大植物活化石”。在第四紀冰川時期,由于溫度急劇下降,曾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珙桐相繼滅絕,僅在受冰川活動影響較小的中國西南地區存活下來,成為了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無數危聳陡立的山峰宛若一面面屏障,圍成一個天然庇護所,使得珙桐和一些伴生樹種僥幸存活下來。

除了古老的珙桐,一些新生和新發現的物種也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自2020年起,四川臥龍科研人員啟動植物多樣性監測調查,截至目前,共計發現植物新物種5個:熊貓馬先蒿、臥龍無柱蘭、臥龍盆距蘭、和民盆距蘭、臥龍報春花。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面面積僅有200平方公里左右,卻生長了總共4000種植物,超過全國植物種類總數的十分之一,原始森林達5.4萬公頃。能夠生長如此密度之高、種類之多的植物,還得益于保護區內極為獨特的氣候條件、濕度條件、復雜的地形及巨大的海拔落差。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