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合肥10萬多部電梯實現“一張圖”監管

時間:2022-12-14 08:59:51    來源:江淮晨報    

無論是住宅小區、寫字樓或者商場,走進合肥市任意一部電梯,都能在最顯著的位置看到一張二維碼,即該部電梯的“身份證”。一旦出現故障,工作人員便能快速定位、實施救援。

12月13日,記者從合肥市數據資源局獲悉,目前全市10萬多部電梯可以實現在一張圖上管理。與2021年相比,合肥市電梯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縮短了1.2分鐘,比法定要求用時提高15.8分鐘。


【資料圖】

救援時間縮短1.2分鐘

2022年9月3日14時25分,位于經開區北海路與蓮花路交口的華地潤園小區大面積停電,導致該小區8部電梯同時困人。經過96366中心指揮調度救援力量,14時56分,8部電梯內的被困人員全部成功獲救。

這樣的快速處置速度在合肥已不是個例。據合肥市電梯安全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今年所發生的電梯困人事件中看,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4.2分鐘,現場實施救援平均用時6.8分鐘。

這一時間與2021年相比,合肥市電梯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縮短了1.2分鐘,比法定要求用時提高15.8分鐘。效率提高的背后,依托于覆蓋全市的電梯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

“數字密鑰”實現精準定位

小電梯承載著大民生,而“數字密鑰”的關鍵就在于每個電梯上的“身份證”。

目前,在合肥市各類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內的電梯幾乎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上面標注有應急救援電話、電梯編碼和標識二維碼的提示牌,構成了合肥市電梯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的前沿哨所。

市民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即可獲知電梯的投用日期、使用單位、維保單位、故障記錄、維保記錄等信息。

一旦電梯發生故障,合肥市電梯綜合大數據平臺應急處置系統就可以根據標識牌上唯一性的七位識別碼,來鎖定電梯的具體位置。當市民乘坐電梯遇到故障撥打專線電話時,平臺也可以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定位電梯的詳細信息,并將信息發給物業和維保單位進行救援。

10萬多部電梯實現“一張圖”監管

一個二維碼,讓電梯管理有跡可循。

在后臺的大屏端,記者看到,動態看盤上展示了電梯維保狀況、故障與救援情況、檢驗檢測情況等數據;在智慧監管模塊,則通過多維度數據包括電梯應急救援時長分布、電梯綜合風險評級等指標的收集,為電梯風險精準畫像。

“通過一個綜合性的大數據平臺,合肥市各個區域的電梯被逐一編號連在了一張網上,管理部門、運維部門、安全部門再通過這張網傳遞出的信息,獲取需要采取的措施。”合肥市電梯安全信息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構建起了各職能部門間協同處理問題的新方式,更建立起了市民乘梯的安全保護網。

自2017年3月合肥市電梯安全信息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累計應急處置2.8萬起,解救市民5.6萬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萬多部電梯可以實現“一張圖”管理。此外,據了解,合肥市已遴選16家維保企業擔任全市電梯安全應急救援聯動隊伍,布設112個電梯公共救援站點,構建了以電梯使用單位和法定維保單位為基礎、應急救援聯動隊伍為補充、119消防救援為兜底保障的電梯應急三級救援機制,提升全市電梯應急救援效率。

“未來,隨著更多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平臺數據的匯集、完善,電梯智能化監管效能將進一步提升。”該負責人表示。合報全媒體記者 李潤媛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