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診患者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急診內科門口有序排隊
傍晚的合肥市二院廣德路院區急診大廳
合肥市二院廣德路院區急診科醫生正在診治患者
(資料圖)
近段時間,合肥多家醫院急診科迎來了就診高峰。現在他們的接診情況如何?為了應對這波沖擊他們又拿出了怎樣的“非常舉措”?記者來到醫院探訪,盡管急診接診數字仍處于高位運行,但部分接診量已出現回落,堅守在一線的醫護同心保障,全力以赴守護生命。
實地探訪:老年群體相對較多
1月5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急診大廳內,有數名自助機引導員協助就診患者操作自助機,同時也承擔了指路、分流急診患者的工作。在急診大廳二樓,前來急診呼吸科就診的患者在等候區就座,有秩序地等候叫號。
5日傍晚5時許,記者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急診科了解到,一些送來的病人剛剛被送去進行具體檢查,大廳內患者不多,秩序井然。醫生告訴記者,從近幾日該院接收病人數量來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老年群體占比相對較高。
“這位老人患有三高,目前處于發熱狀態。”6日上午10時許,記者剛來到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便遇見了急救中心送發熱患者就診,在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急診護士的快速對接下,老人被緊急送往相關科室救治。在醫院急診CT室門口,就診患者排起了隊伍,但相較于前幾天,排隊人數明顯少了許多。
急診內科最高峰就診量翻了6倍
“相較于去年12月底,這幾天急診的就診人數呈下降趨勢。”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急診科主任李從圣告訴記者,去年12月28至30日,該院急診患者人數最高峰達到了一天1000多名,且急診內科最為忙碌。
“發熱門診最高峰一天達到1800多名患者,高峰期過后便迎來了急診高峰期。”李從圣表示,急診內科最高峰的就診量較以往翻了6倍,這也給急診內科和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為緩解急診內科就診壓力,醫院將急診4樓的急診內科病房暫時取消,將急診病房醫生抽調至急診科。李從圣稱,“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其他科室的醫生借調至急診科,確保有足夠的醫務人員來維持急診科的運轉。”從前5名醫生便可維持急診內科的正常運轉,而高峰時期,急診內科需要15名醫生以保證運轉。
“近一段時間,全院醫務人員都是輕傷不下火線。”李從圣告訴記者,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呼吸科等相關科室醫務人員極為忙碌,帶病上崗成了常態。“急診科一名醫生在早晨8時下夜班時,才發現自己高燒41℃,這讓大家都很揪心。”
李從圣介紹,為應對當前新冠病毒合并感染的重癥病人,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增加了2個重癥監護病房,以往重癥病房能夠收治30余位患者,如今可以收治100余位患者,且還有可轉化的重癥床位,“竭盡所能滿足重癥患者救治需求。”
據悉,為了確保床位供應,做到應收盡收,市一院一方面加大了病區床位密度,另一方面壓縮產科等科室床位,調整兒科進行分區收治,實現床位總體擴容,收治能力提高10%。同時,醫院通過優化轉診流程,實現各病區轉診無障礙,進一步提高了床位周轉率,保障了床位存量,確保應收盡收。
“確實有困難,但是也熬過來了”
和李從圣有著相似感受的還有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海山,5日傍晚記者在該院廣德路見到李海山時,他仍然在忙碌著。“近一段時間人數應該說是有比較明顯增長,病人數量大概是原來的3倍,而且這3倍病人里面危重癥病人占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他告訴記者,目前科室還是在高位運行,但是從數字來看,比一周前左右的最高峰已經稍微下來一點了。“我們最高峰的時候一天急診接診量在700人左右,目前連續三天有往下走的趨勢,現在一天在550-6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比例較高。”
“前幾天看到李主任走路都晃,真的很擔心。”一旁醫院的同事告訴記者。短時間內面對“病人增長,醫生減員”的沖擊,對李海山和他的同事來說壓力確實不小。他坦言,一邊是病人的增長一邊是同事的減員,短期內工作量相當于比原來增加了5倍以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因放心不下科室,李海山自己感染新冠之后一直沒有休息,現在也是處在一邊工作一邊住院吊水的狀態,“其實我主要是血糖,最高的時候飆到了30多,今天上午剛剛拿掉胰島素泵,科室加上我有4個醫生住院,其他也都是輕傷不下火線。”盡管困難重重,這位堅守一線已久的“老兵”笑著告訴記者:“確實有困難,但是我們也挺過來了。”
合肥市二院醫務處副處長胡杰介紹,該院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保健康、防重癥”的新要求上來,統籌優勢資源,緊急擴容病區,應對就診高峰。在擴容的同時關注急危重癥患者,加快周轉快速分流,同時,鼓勵一些外科科室跨科收治新冠病人,讓急危重癥病人得到及時救治,確保急診科整體運行秩序的良好穩定。對于臨床科室接收急診科分流過來的病人,給予一些激勵政策。
此外,該院還組建了一支由職能部門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病人分流到病房的過程中,臨床醫護很繁忙來不及送的時候,由他們負責把病人往病房送,減少醫護人員的一些工作量。”值得一提的是,該院還積極發揮醫聯體分級診療作用,該院醫聯體集團大興分院開始接收輕癥患者,共筑新冠“救治防線”。據悉,目前該院開放床位2645張,醫院整體床位使用率達到110%。
老年人出現一些“奇怪”表現一定要警惕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由于年齡和基礎疾病等原因,老年群體占據急診接診病人的比例相對較高。
李海山告訴記者,危重癥病人一般來了以后會出現氧和不行、昏迷甚至有時呼吸心跳驟停的情況,“這種時候一上來就要上呼吸機、插管,我印象中最多的一天早晨半個小時內插了7個管。”
為此,他提醒,如果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出現頻繁咳嗽、喘憋、缺氧甚至昏迷,這些都是重癥癥狀趕快要來醫院就診。如果家里有脈氧儀,持續在80以下肯定就要來。
此外,他特別提到,此前碰到過好幾個老年人,看著似乎還行,但家里人發現老人家有點怪怪的,例如不停地說這里那里不滿意,吃東西比原來少一點,結果一送來檢查發現白肺。“因此,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碰到老年人性格莫名其妙突然發生改變,也要警惕,考慮是不是缺氧性腦病造成的。”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唐萌 王雅雯/文 高勇/圖 通訊員 朱沛炎 費秦茹
關鍵詞: 出現回落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本報記者陳曉婉張文婷方壘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系統推動美麗山東建設,深入打好藍天、碧水、
2023-01-07 09:48
上海國拍公司今天發布,1月份車牌拍賣將于1月14日(10:30-11:30)舉行,本月個人額度投放9500輛,個人在用車有效額度委托拍賣1629輛,合計拍賣總數
2023-01-07 09:32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我國重卡市場銷售各類車型約5 4萬輛,環比增長16%,同比下降6%,跌幅相比2022年上半年及三季度已顯著收窄。
2023-01-07 08:22
近日,安徽省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袁方帶隊前往浙江杭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期間前往紫光股份(000938)旗下新華三集團參觀考察,并與紫光
2023-01-07 08:31
美國能源部在回填戰略石油儲備(SPR)的第一輪嘗試中拒絕來自石油行業的提議。拜登政府認為,那些提議要么提出了過于昂貴的油價報價、要么不符合
2023-01-07 07:27
2023年首個交易周,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2 21%、3 19%、3 21%,市場成交額逐漸回升,北向資金凈流入超200億元。分析人士表示,短期
2023-01-07 07:37
歐洲STOXX600指數初步收漲1 07%,報444 01點,本周(五個交易日)累計上漲大約4 50%。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初步收漲1 04%,報1755
2023-01-07 05:32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已經有111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39家、續盈12家、扭虧2家、略增27家,合計80家公司預喜,占已
2023-01-07 05:35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百億級私募2022年整體業績回撤超7%,其中超七成私募未能賺錢。在浮虧的百億級私募中,多家私募為曾經的業績冠軍,“
2023-01-07 05:39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人造太陽”東方超環EAST團隊在高能量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進展。相關成果北京時間1月7日在國際
2023-01-07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