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2022年合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成交近5000億元

時間:2023-01-19 06:54:59    來源:合肥日報    

記者近日從市公管局獲悉,合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2022年成交金額4740億元,同比增長10.04%,交易體量穩步增長。

“云上”開評標


【資料圖】

“投標不出門,開標不見面!”為打通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強化科技賦能,上線“云上開標大廳”。

該系統采用3D動畫技術,將實體開標大廳“投影”至線上,模擬開標現場的虛擬場景,讓投標人身臨其境般參與開標全程。“‘不見面’開標不僅可以減少人為干擾因素,同時還可以讓投標人足不出戶參與開標活動,免去投標奔波成本。”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我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已全面使用“云上開標大廳”,去年共有4958個項目標段實現“不見面”開標。“通過流程控制,讓開標活動程序規范,極大提升交易活動的公信力,開標時長也由1~2小時縮短至10~15分鐘。”該負責人說。

除了“云上開標”,我市“云上評標”也實現了遠程評標多點位“常態化”。評審專家通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線上“同框”,在線完成推薦評委會組長、音視頻雙向同步互動、查看投標文件、評標、評分匯總、形成評標報告、確認評標結果等交易環節,優化異地評審流程。2022年共有1220個項目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其中長三角地區城市開展項目196個。

精準施策為企減負

前不久,安徽宏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了新站高新區倫先小學食堂擴建工程。“如果是按照以往規定,這項工程我們需要繳納投標保證金20萬元。”該公司部門經理胡漢雄說,“但現在有了‘新規’,這筆投標保證金就不用繳了。”

胡漢雄所說的“新規”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中試行誠信企業減免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政策。“政策實施以來,我們每個月節約下來的資金成本將近1000萬元,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別的項目中去,對企業發展是極大利好。”胡漢雄說。

近年來,合肥公共資源交易部門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深挖交易主體在事項辦理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精準施策,靶向發力。

我市探索保函電子化運用,按照“信用優先、便捷高效、降低成本、分步實施”原則,上線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系統,實現申請、審核、開具、支付、傳輸、運用六大環節全流程電子化操作,讓投標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保函線上開立及遞交。目前,電子保函系統全面放開接入銀行金融機構12家。

“有了這個平臺,大大降低了投標的時間和交易成本。”安徽昱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宜富說,從平臺開通以來,已參與300多個工程項目投標,共節約保證金5000多萬元。

數據顯示,2022年,電子保函系統共計為4221家企業成功在線申請開立電子保函22281筆,涉及3126個項目,擔保金額61.15億元;減免誠信企業投標保證金36.51億元。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推動長三角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合肥市持續改革創新,破除要素流動壁壘,為推動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助力護航。

去年8月,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公共資源交易主管部門簽署合作協議,明確了8項合作內容。同時,我市還聯合南通、無錫、衢州、宣城召開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交流研討會,38家成員單位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這一系列舉措,都為建立長三角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聯動機制打下了扎實基礎。”市公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不僅如此,我市公管部門已配合省發改委形成《專家庫互聯共享技術規范》等4個技術標準,并發揮國家級標準化服務平臺示范效應,參與《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等4個國家標準編制,以標準促規范統一。

(記者 趙俊松)

關鍵詞: 交易平臺 公共資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