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用水“大戶”,探索如何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進水資源利用方式、促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勢在必行。
(資料圖)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近年來廬江縣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節水優先”,把節水作為受水區的根本出路,長期深入做好節水工作,緩解農業生產缺水矛盾,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高效節水農業發展之路。
“我承包的都是小塊田,有一畝多的、有幾分的,高低不平,條塊雜亂。過去種田,水不夠用,趕上干旱天氣,只能望天收。如今有了高效設施,再也不用犯愁了。”眼瞅著“地塊塊、矮埂埂、渠彎彎”的“巴掌田”,變成了土地平整、設施齊全高標準的“整片田”,廬江縣樂橋鎮大化村的種糧大戶葉文勝感慨地說。
廬江縣白山鎮同春村村民阮騰云,見證了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帶來的點滴變化。在同春村蔬菜產業園的智能日光溫室里看到,阮騰云通過手機APP操作,網絡智能系統即可控制滴灌節水設施,滴管的小孔上涌出滴滴清水,滲入蔬菜根部。
“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一畝地要用水70立方米左右,用了滴灌設備,變澆地為澆蔬菜,這些水能澆6畝多地。再加上省出的電費和人工費,產業園180畝菜地的灌溉成本,從上萬元減少到2000多元。”阮騰云算起節水賬。他說,引入智慧高效灌溉設備,擰緊了農業的“水龍頭”,助力農作物生產節本又增效。
跟著廬江縣干渠管理所工管股長陳家和,走進該縣郭河鎮農業水價改革綜合試點項目的調度控制室,但見灌區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大屏上,清晰地看到閘門控制頁面顯示著各個渠閘開關狀態、閘前水位、即時流量等數據和信息。
“最近幾年,我們還啟動實施水權改革,根據灌區總用水量,把用水指標分配到鄉、村、組、戶,對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以水價杠桿倒逼農業節水。”陳家和說,現代化灌區的建設,引領農業節水發生了“蝶變”,“廬江灌區已成為全國‘水效領跑者’。”
“在影響農業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為突出。最近幾年,我們把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放在突出位置,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利建設綜合效益不斷顯現,已成為農業穩產增產的主力軍。”廬江縣水務局負責人表示。
留住“天上水”。該縣堅持把創新理念融入節水工作,千方百計收集、貯存、使用降水,實行雨洪蓄積戰略,大力實施滯洪工程,增加田間管網建設,將“天上來水”成功留下來成為農業灌溉用水,把節水改造交融灌區發展的方方面面。
節省“地表水”。該縣不斷強化節水與水源置換綜合施策,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契機,積極推廣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初步建立與水資源狀況相適應的高效節水型農業結構,形成合理用水、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用好“增產水”。該縣實施灌區改善保護提升工程,以灌區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加快“智慧灌區”建設,同時完善用水機制,積極探索水權流轉方式,實現了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過度使用向主動節約的根本轉變。
未來,廬江縣將以完善節水工程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核心,大力推進實施節水行動,著力解決區域性、季節性、工程性、結構性缺水問題,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及主要農產品供給、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趙德斌 記者 華新紅)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2月10日上午,新黃河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濟南將制定空天信息產業發
2023-02-10 10:51
固態電池概念股早盤走低,珈偉新能(300317)跌超8%,高樂股份(002348)、上海洗霸(603200)、德爾股份(300473)、豪鵬科技(001283)
2023-02-10 10:24
災備中心越來越成為大數據中心標配。近期,多個省市數據災備中心平臺成功落地。2月8日,陜西省政務數據異地災備中心揭牌儀式舉行,省政務大數
2023-02-10 10:42
國際能源署8日發布的《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說,2023年至2025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將加速至年均3%,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可再生能源將主導全球
2023-02-10 10:46
近日,貴陽市、貴安新區2023年擬為民辦“十件實事”出爐。人居環境方面,2023年完成256條背街小巷改造。完成2022年已實施的4萬戶老舊小區改造,2023年
2023-02-10 10:23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日照的經濟更是擊鼓催征,捷
2023-02-10 09:58
2月8日,政務服務沉浸式體驗館在濟南正式上線,讓企業、群眾在趣味模擬“任務”中快樂體驗政務服務辦事流程。“這真的是一次非常棒的視覺、聽
2023-02-10 09:48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賀輝濟南報道記者從山東省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獲悉,青島市即墨區藍天救援隊根據山東省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國際救援出隊標準評
2023-02-10 09:40
昨天(9日),我國首個汽車產業鏈碳公示平臺在北京發布,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汽車全產業鏈的碳足跡信息公示平臺。這一平臺的上線,將對汽車工業綠
2023-02-10 09:24
2月6日起,全國各出境游“首團”相繼出發。據了解,這些“首發團”的參團客人均以50歲以上的“退休長者”為主。廣之旅內部人士表示,該旅行社
2023-02-10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