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馬鞍山鄭蒲港新區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時間:2023-04-11 15:51:12    來源:中安在線    

鄉村要振興,經濟文化需兩手抓。近年來,馬鞍山鄭蒲港新區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因地制宜,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兩手抓,跑出新區鄉村振興“加速度”。

瓜蔞架起致富路

眼下正值瓜蔞種植的季節,馬鞍山鄭蒲港區姥橋鎮官塘村的瓜蔞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在忙著搶種瓜蔞種苗,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瓜蔞種植是官塘村小有名氣的致富產業,官塘村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引導群眾在合作社的統一協調下,發展了300多畝瓜蔞種植。

每年八九月份,官塘村瓜蔞種植基地的藤蔓上就會掛滿金黃的瓜蔞,迎來豐收?!肮鲜V種植是官塘村小有名氣的致富產業。我們村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引導群眾種植瓜蔞。去年實現集體收入220萬元。今年以來,我們村繼續將瓜蔞種植作為村集體產業主攻方向,持續擴大種植規模,不斷更新種植品種,銷售收入有望突破300萬元。”官塘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新峰告訴記者,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官塘村將瓜蔞種植作為村集體產業主攻方向,持續擴大瓜蔞種植規模,不斷更新種植品種,瓜蔞子產量和品質逐年提高。

“下一步,我們將成立官塘村瓜萎產業黨支部,讓支部建在項目上、身份亮在崗位上、黨旗飄在產業上,重點解決產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充分發揮黨員領頭雁和基層黨組織陣地作用,為群眾架好致富橋?!?/p>

文明鄉風徐徐來

觸摸“看得見的鄉愁”,傾聽鄉土文明的發展足音。

用老物件記錄鄉愁、以舊時光溫潤人心,這是鄉村文博場館的獨特功能。在農業發展的道路上,推動實現農民更富裕、鄉村更美麗,離不開這些散布于鄉間的文化標識。

織布機、犁、耙、石碾、風谷機……走進鄭蒲港新區白橋鎮七成村農耕文化村史館,一件件農耕、農作用具整齊擺放在展室內,充滿了鄉村耕作的氣息,在燈光的映襯下,這些老物件散發出獨特的光彩,讓人挪不開目光?!半S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一代對農耕生活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為留住七成村鄉愁記憶,傳承農耕文化,我們在家門口建了這所文化館,讓村民們能就近感受到濃厚的農耕文化?!编嵠迅坌聟^白橋鎮七成村委會副主任萬丹丹介紹。

“面對著直觀生動的‘村史’,村民們的凝聚力、歸屬感大大增強了,切身體會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比f丹丹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把農耕文化村史館和村文化服務中心連成一線,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千家萬戶、潤澤百姓心田。”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