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世界資訊:安徽臨泉:“非遺”產業煥新姿

時間:2023-04-17 16:48:21    來源:中安在線    

肘閣抬閣、臨泉雜技、毛筆制作、火叉火鞭、文王貢酒、張家祠堂祭祀、葫蘆烙畫、水晶羊蹄制作……一項項耳熟能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猶如一顆顆繁星,綻放在臨泉文化的天空。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產業化推進,臨泉縣找到了讓這些“非遺”項目重獲新生的“法寶”。目前,這些項目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還與文化旅游產業一道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產業化讓“非遺”眾多項目煥發出新姿。

臨泉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豐厚。這片熱土不僅養育了勤勞純樸善良的臨泉人民,也孕育了燦爛的民間文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些文化項目生存困難、傳承乏力,繼續發展必須得到有效保護。通過多方努力,一些文化項目被列入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

目前,臨泉縣擁有非遺代表性項目共7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2項。此外,臨泉現有四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4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1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6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66人。這些“非遺”項目,有的屬于文化演藝類,有的屬于制作技藝類,有的屬于食品加工類。不管屬于哪一類、哪一級,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資料圖)

為讓這些“非遺”項目重獲新生、發揚光大,臨泉縣致力走產業化的路子,讓“非遺”項目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通過保護措施的有效落實,讓她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綻放出別樣風采。

臨泉肘閣抬閣在明朝中期時就在楊橋、長官等進行演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該文化項目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處于傳承無人、演出無市的尷尬局面,如不加以保護利用,將面臨消失的危險。為此,臨泉縣啟動了保護行動。通過政策支持、資金幫扶、傳承人培育命名,肘閣抬閣演出活動逐漸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在農村傳統廟會、集市、節慶活動中,大放異彩,人們對這種古老的演出方式充滿了好奇。2008年,肘閣、抬閣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是臨泉縣首個列入國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項目。

如今,肘閣抬閣又煥發出青春,在省市縣各類文化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種演出方式集音樂、舞蹈、戲曲為—體,被譽為“空中芭蕾”。她獨有的“烏龍擺尾” “龍親嘴”“秧歌”“剪子股” 等民間舞步,可前后隨意穿插、變換隊形,在行進中演出,人們爭相追隨觀看,倍受追捧。傳統劇目《水漫金山》《二進宮》《回荊州》等讓人們記憶猶新,創新劇目《柳河涫》《高山下的花環》等讓人們感嘆她的別樣風采。

臨泉是中國民間雜技藝術之鄉、中國雜技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臨泉雜技藝術在全國全省都占有一席之地。她起于東漢時期,在臨泉境內已存續2000多年。但受歷史和演出形式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這種演出形式慢慢遠離了主流文化,成為部分農民走街串戶演出討生計的方式。為讓臨泉雜技發揚光大,臨泉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讓民間雜技大放異彩。2019年秋,首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在臨泉縣舉辦,自此,臨泉縣成為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唯一舉辦地。此后,臨泉縣又先后承辦了5屆雜技節。在這個平臺上,全省雜技藝術從業人員同臺競技,相互切磋,交流提高,共同推進雜技藝術的不斷提升。

為做大做強雜技產業,臨泉縣先后建設了魔幻之都、中環格林童話世界、長官雜技小鎮等旅游景區,把雜技這項“非遺”項目作為各景區展演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長官雜技小鎮,專門建設了雜技演出場所,每天固定時間向游客演出,成為傳播民間雜技藝術的重要平臺。

2014年,臨泉縣還拍攝了雜技題材電影《藝魂》,講述新老雜技藝術家在雜技技藝傳承上不斷創新的故事。該片作為中國唯一一部以雜技為題材的電影,填補了雜技魔術電影的空白,被中宣部確定為“中國夢”題材電影。

為讓雜技藝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臨泉縣創辦了周末雜技大舞臺品牌活動,啟動“周末雜技大舞臺”演出活動,“民間絕活展演”“傳統節目展演”成為大舞臺的亮點。該項目自創辦以來,累計演出5000余場次。

臨泉縣高度重視雜技人才的培育,先后創辦了6所雜技學校,建設了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市級非遺傳習基地和雜技博物館,鼓勵雜技節目創新,一大批新人涌現出來,一大批雜技節目先后在央視亮相,走向全國演出平臺。目前,臨泉現有雜技團隊872個,從業人員超過28萬人,雜技產業年收入逾5億元,雜技產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臨泉縣還搭建了姜尚文化藝術節、桃花藝術節、山羊美食節、櫻花藝術節等一批文化節慶活動平臺,把文化演藝類“非遺”項目納入各節慶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特別是民間雜技、肘閣抬肘、火叉火鞭等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保留節目。同時,把食品類“非遺”項目作為各節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專設展銷區,供游客品嘗購買。把物品類“非遺”項目作為展出、展示的旅游必備品。此外,臨泉縣還把“非遺”項目納入“送文化”下鄉重要內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臨泉縣還對“非遺”項目進行分級管理,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非遺”項目獲批后,除了獲得相應級別的獎補外,還對項目日常運營進行管理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予相應獎勵。同時,對“非遺”產業化進行專門預算,專項用于支持“非遺”產業化發展,把產業化發展作為文旅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還著力從政策、法律法規、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得“非遺”產業化向著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趙懷勇)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