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坐擁長江,兩岸發展“一盤棋”_全球視點

時間:2023-05-09 05:52:18    來源:安徽日報    

5月5日,記者驅車從銅陵市區出發,向北越過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前往樅陽縣城,沿途可見正在施工的項目、正在建設的長江大橋、風光秀美的風景廊道以及整潔干凈的美麗鄉村。從江南到江北,從城市到鄉村,滿眼盎然生機。

近年來,銅陵市優化重塑城市格局,堅持江南、江北跨江聯動,一大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項目建成,一項項暖民心、增福祉的民生工程實施,一個個興集體、富村民的特色產業興起,描繪出一幅擁江發展、協同共進的嶄新畫卷。

補齊交通“短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構筑發展通道

一側是已經投用20多年的銅陵長江公路大橋,車來車往、川流不息;一側是正在施工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大橋主塔雄姿已見。記者在施工現場通過航拍鏡頭可以看到,兩座大橋穿越時空、“憑”水相望。

“為確保大橋主塔如期封頂、錨碇施工按時完成,‘五一’假期,我們千余名建設者堅守工作崗位,抓生產、保節點。”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建設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于去年1月4日正式開工建設,是銅陵建市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該項目建成后,為銅陵更好地融入合肥都市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及自身擁江發展、協調聯動再“加碼”。

從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施工現場再向北行駛,便來到了G347普濟圩至樅陽段一級公路上。行駛其間,兩邊的村莊猶如嵌在一幅秀美的畫卷中。

G347普濟圩至樅陽段一級公路于2016年建設、2018年10月1日開放試通車,實現了樅陽縣一級公路“零”的突破,也開啟了銅陵江北區域交通提速發展篇章。

近年來,銅陵市針對江北區域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實際,加快補短板步伐。德上高速樅陽段、G237官埠橋至會宮段一級公路一期工程、烏金渡橋新建工程等建成通車;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江北港鐵路專用線、S232會宮至白湖段加快建設;天天高速銅陵段、G330銅陵段一期等開工建設。

在樅陽縣錢鋪鎮鹿獅村,一提起交通變化,當地村民的感受更為直接:“以前上山采茶、運毛竹只能靠一雙腳來開路,現在道路修到了家門口,村里的產業也發展起來了。”

在推進交通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銅陵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注重織密江北區域農村路網,推動形成外聯內暢的交通格局。經過不懈努力,一批高品質的農村路、旅游路建成通車,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也促進了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

兩岸聯動布局

提速產業發展

在樅陽縣白梅鄉東山村的白姜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一壟壟剛種下不久的銅陵白姜。

“今年,村集體合作社種植了10畝白姜,還有6戶村民加入到了白姜種植行列。”東山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萬晨存告訴記者,今年村集體和村民共種植了20畝白姜,預計能夠產生25萬元收益。

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的銅陵白姜,近年來伴著跨江聯動的步伐,從江南“游”到江北,成為了樅陽縣東山村、一心村、勝利村等多個村的特色產業。

產業跨江聯動不僅體現在農業方面,工業方面也是如此。

在樅陽縣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施工現場,項目施工方負責人告訴記者,“五一”假期,共有數百名建設者堅守一線,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樅陽縣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是銅陵市建市以來引進的首個百億元重大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200億元、年利稅5億元以上。該項目是樅陽縣推進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標志性工程,也是銅陵市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基地的重要牽引性項目之一。

堅持城鄉聯動,促進區域共同發展。銅陵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推進縣區協調、產業協作、創新協同,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區域全產業鏈聯動的良好格局。

該規劃在明確銅官區、義安區各自發展的產業方向和重點任務的同時,明確該市郊區要聚焦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建設綠色建材、光電信息、現代物流、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明確樅陽縣積極發展鋁基新材料、綠色家居智造、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等“四大百億產業”,打造長三角產業承接重要基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基地和銅陵市副中心。

記者從今年的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該市將統籌市域資源,集中力量支持縣區競相發展,推動各縣區拉高標桿、奮勇爭先。

今年一季度,銅陵經濟運行考評在全省排名大幅躍升;該市郊區、義安區、銅官區在全省排名均靠前,樅陽縣也實現躍升。省政府辦公廳此前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全省投資“賽馬”激勵地區名單,樅陽縣成功上榜。

推進城鄉統籌

持續改善民生

“我們這屬于后山區,沒想到也喝上了長江水。”打開水龍頭,看著汩汩而出的自來水,樅陽縣白柳鎮古樓村村民李大爺喜笑顏開。

樅陽縣位于長江北岸,此前卻飽受飲水之困。“最初吃塘水,之后井水和塘水搭著吃,井打得淺,水質堿性重。再后來吃自來水,但是小水廠水質差、量不穩,水價也不便宜。”談起過去的吃水問題,李大爺感慨道。

為了徹底解決群眾飲水問題,2017年3月,樅陽縣農村自來水并網改造工程全面啟動,并創新采用PPP方式解決了資金難題。2019年8月,樅陽縣自來水公司水廠產能擴容完成,全縣累計鋪設主干管300多公里、支干管1000多公里。2019年底實現供水鄉鎮全覆蓋,2020年完成到村到戶全覆蓋,至此城鄉供水一體化“大動脈”完全打通,結束了“住在長江邊,不飲長江水”的歷史。

2016年區劃調整后,樅陽縣困難群體保障等民生待遇全面提標與銅陵市級接軌。與之對應的是,打通了對外交通的“大動脈”,河湖堤防治理加固成效顯著、防汛對江外排能力成倍提升、農村電網提檔升級……

位于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水圩村的農家書屋內,幾位村民正坐在桌前閱讀,不時有人起身更換書籍。

“休閑養生、農業技術、歷史文學等各類書籍齊全,只要有時間,我就來這里充充電。”村民李國安說,之前遇到生產難題,好幾次都是從書中找到答案的。

“書屋的建成,拓展了村民的閱讀途徑,能夠幫助大家‘富’腦袋。”水圩村宣傳委員謝雙勇告訴記者,該村農家書屋藏書1200多冊,涵蓋歷史、科普、養殖、教育等20多類。

為辦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銅陵市滾動實施民生工程,大力推進暖民心行動,注重向農村地區、江北薄弱地區傾斜。該市成立了全省首個省市縣醫聯體,樅陽縣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健身場地、農家書屋、老年助餐點等民生事業快速發展,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環境、顏值持續“刷新”。

記者獲悉,銅陵今年將繼續建設21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121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完成6900戶農村改廁。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