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每日看點!阜陽市潁東區冉廟鄉:小竹蓀撐起村民“致富傘”

時間:2023-05-24 11:46:00    來源:中安在線    


(資料圖片)

近日,走進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冉廟鄉蘭堂村紅托竹蓀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白色大棚里,一叢叢、一朵朵頭頂“黑帽”、身著“雪白長裙”的竹蓀破土而出,長勢喜人。忙碌的村民們穿梭其中,采摘、分揀、搬運、清理……一派繁忙景象。

基地負責人王繼光忙得不亦樂乎,他一邊指導工人采摘,一邊介紹基地的情況。眼下,基地有25個大棚,一棚有12000個棒,一個棒可以采收鮮竹蓀半斤左右,預計一年可以種植2到3茬,產量相當可觀。

“采摘的時候一定要輕采輕放,千萬不能碰傷旁邊的竹蓀蛋,更不能用力拉,以免傷了下面的菌絲,竹蓀長得快,每天都要采2到3次,從竹蓀蛋冒出來到采摘,也就是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要是太晚了,就會影響竹蓀的品質。”說起采摘竹蓀技術,王繼光一臉自豪地說,“采后要立即將桿和‘帽子’分開,及時清洗,桿簡單沖洗一下就行了,帽子呢?要用溫水泡1-2個小時才更好洗,洗后放進烘干機就能得到干品。

竹蓀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個大味鮮、營養豐富等特性,渾身上下都是寶,菌冒、菌棒、菌裙都是美味佳品,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頗受消費者青睞。

說起種植技術,王繼光介紹,他以前對溫濕度掌控不好,造成竹蓀出菇慢、大小不一、品相差。后來,潁東區科技特派員和蔬菜專家到基地,從光照補充、控溫控濕、增施二氧化碳等技術環節上,對他進行跟蹤技術指導,大大提高了竹蓀的出菇速度及品質,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眼下產量及效益如何?王繼光算了一筆賬:一茬能產鮮品3到5千斤,每斤在90元左右,預計一個棚全年產值可達30多萬元,去掉肥料、地租、人工等費用,效益相當可觀。

“基地能發展這么快、這么好,這都多虧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呀!”談起公司的發展現狀,王繼光感激地說,當初建基地時,從土地流轉、修路、建棚等各個環節,都是當地政府幫忙協調解決,才有了現在這規模。

“公司效益好了,但咱也不能忘了鄉鄰。”王繼光說,目前,每天來基地務工的有40多人,多的一天能掙100多元。

“在這里干活,離家近,一個月能掙二三千塊,既掙了錢,又顧了家,真是兩不誤呀!”蘭堂村村民張啟發接過話茬,笑呵呵地說。

“今年,我要把菌種廠、包裝車間和移動菇房建起來,帶動周邊更多鄉鄰參與竹蓀種植,同時,通過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等路徑,拓寬銷售渠道,讓小小竹蓀成為村民們的‘致富傘’。”王繼光表示。(申金成 宿飛)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