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欣浩翔公司養殖場航拍圖。(資料圖片)
欣浩翔公司望疃過渡牛場牛正在吃秸稈。(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安徽徽揚食品有限公司網上直播銷售熟牛肉。(資料圖片)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下大力氣做好 “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
利辛縣搶抓機遇,積極推進“秸稈變肉”工程,加快肉牛這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秸稈變肉”工程緣何在利辛起步?利辛的“秸稈變肉”工程有哪些探索和經驗?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利辛縣進行了蹲點調研。
“牛”上破題
——從粗放養殖到全鏈升級
8月中旬,位于利辛縣望疃鎮的欣浩翔養殖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地上,工人們汗流浹背,搶抓建設進度;牛舍里,牛兒膘肥體壯,鉚足了勁兒育肥。企業技術負責人孔振芳介紹,“這是我們規劃的萬頭養牛場之一,目前已經建好了8個牛棚,投產了6個牛棚,正在育肥3000多只肉牛,年底存欄量將達到萬頭。”
欣浩翔的景象正是眼下利辛“牛市”的縮影。早在今年7月8日,“秸稈變肉”工程暨利辛縣10萬頭肉牛養殖現場推進會在望疃鎮召開,當天啟動實施的10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3.43億元,養殖肉牛規模達10萬頭。
“秸稈變肉”工程緣何會從利辛起步?
其實,利辛的“牛緣”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利辛便與渦陽、蒙城共同組成了皖北“黃牛金三角”。“當時全縣養牛規模很大,差不多戶均一頭牛,那時候的利辛人,很多人都有睡過牛棚的記憶。”利辛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華說。
那時養牛主要是役用牛,以農戶家庭養殖為主。進入新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年輕人普遍外出打工,土地規模流轉,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一家一戶養牛逐年減少,利辛養牛進入了規模養殖階段。“所謂規模養殖其實規模并不大,主要以小規模養殖為主,養殖方式粗放。”
時間來到2023年,經過利辛縣委、政府一班人的反復調研,發展的目光再次回到了“牛”上。今年4月份,利辛縣響應安徽省委“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新要求,提出“種好糧、養好牛、做好菜”的“雙30”農業產業發展戰略,推動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力爭3至5年,實現糧食產量30億斤、肉牛出欄30萬頭,建設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利辛養牛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養好牛”也成為利辛縣的“一號工程”。
“相對于以前的養殖模式,全產業鏈是新的發展理念。今年以來,我們從育種、養殖到加工、銷售,進行了全方位的謀劃布局,對產業鏈進行全面提升、補充和完善。”利辛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林兵說。
利辛為什么會提出“養好牛”?“得天獨厚的土地與秸稈資源優勢,加上歷來的養牛傳統和養牛基礎為‘養好牛’提供了先決條件。”在利辛縣牛辦主任張曄看來,作為農業大縣,利辛縣擁有210萬畝耕地,據測算可以養活70萬頭牛。
對傳統肉牛產業全面升級,利辛縣率先制定“牛規劃”,出臺“牛政策”,成立“牛專班”,瞄準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在“一頭牛”的新賽道上加速前進。
“舉全縣之力,縣委書記直接抓。”利辛縣成立肉牛全產業鏈發展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縣委副書記、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同時選派6名科級干部到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全力協調解決養牛企業存在的一切問題。
為做好“畜頭肉尾”增值文章,縣委縣政府多次前往肉牛大省吉林省取經。今年5月,利辛縣印發了“牛十條”,即《利辛縣支持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十條政策》,全方位支持肉牛產業做大做強。強種源,擴規模,深加工,創品牌……支持政策覆蓋了產業鏈各個環節。力爭到2027年,年出欄肉牛30萬頭,形成集養殖、屠宰、食品加工及供應鏈、有機肥生產、生物飼料研發生產等肉牛全產業鏈。
量上擴大
——力爭三五年從5萬頭增加到30萬頭
如何實現“雙30”目標?首先是做大規模!
30萬頭肉牛如何布局?利辛的思路是科學布局、多元并舉,黃牛小鎮、大型牛場、產業園區并存,中小規模養殖與規模化養殖協調發展。
“全縣現有肉牛存欄近6萬頭,規劃300畝以上萬頭養牛場13個,養殖規模可達13萬頭,50—200畝中小規模養牛場計劃養殖6萬頭,另外6萬頭牛通過養殖小區及養殖戶,實現‘藏牛于民’。”張曄說。
緊接著,利辛則著重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備足“牛用地”。通過實施“三區三線”劃定,預留設施農用地12374畝,確保肉牛產業發展用地保障;二是出臺“牛十條”吸引“牛企業”。在全省率先出臺激勵肉牛養殖的《利辛縣支持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十條政策》,設立2億元肉牛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新建存欄100頭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每平方米獎補50元,對貸款養牛的財政給予貸款利息50%的補貼。圍繞肉牛產業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吸引更多“牛老板”投資。
截至今年6月份,意向投資5000頭以上的大型規模肉牛養殖企業達14家。肉牛規模養殖場118家,現有肉牛存欄5.3萬頭,畜牧年總產值176億元,肉牛飼養量位居全省前列。
在利辛調研過程中,記者感受到,“養好牛”已成為利辛當之無愧的“一號工程”,不少養殖戶躍躍欲試,準備投資養殖場或擴大養殖規模。
8月17日,記者來到利辛縣中疃鎮海永養牛場,正值中午時分,烈日當頭,孫海永在牛舍里忙得濕透了衣衫,但一開口,充滿了干事創業的激情:“有政府支持,我準備再建個養牛場,再養1萬頭!”
孫海永15歲就外出務工,在江蘇鎮江宰牛近20年,養牛的門道兒摸得門兒清。“人家養牛不賺錢我都能賺。尤其是買牛犢子,全靠眼力,一眼能看出來它的重量,憑的就是經驗。所以我買的架子牛比人家大,買的價格也更低。”孫海永說,他買回來的架子牛一般在700斤左右,養4個月就能長到1200多斤,保守算下來,一頭牛純利潤3000多元。
在這之前,孫海永在吉林、山東等地都建設了肉牛養殖場,但因為當地廠房有限,養殖規模都不大,2017年10月,他回到家鄉養牛,從最初的四五百頭,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頭。“今年明顯感受到政府對養牛的支持。”孫海永告訴記者,他剛剛辦理了貼息貸款“活體貸”,貸款970萬元,他打算建設新的養牛場,擴大養殖規模。
利辛縣著力打造黃牛小鎮,以望疃鎮、中疃鎮、闞疃鎮、西潘樓鎮、張村鎮、城北鎮為重點,到2025年在全縣首批打造6個黃牛養殖小鎮(每鎮平均養殖20000—30000頭),鼓勵其他鄉鎮積極爭創黃牛養殖小鎮。
闞疃鎮是個傳統養牛大鎮,目前,全鎮存欄肉牛1萬多頭,群眾養牛經驗豐富。“以前家家戶戶養牛,以農耕為主,現在實現了集約化,以大戶規模養殖為主,養牛逐漸成為一個富民增收的產業。” 闞疃鎮黨委書記武龍峰介紹,一頭牛的純利潤最少3000元,好的甚至達到5000元,群眾養殖積極性很高。目前,闞疃鎮存欄100頭以上的養牛場共87家,明年計劃實現存欄5萬頭。
為激勵肉牛全產鏈發展,利辛縣建立“賽牛”機制,將發展肉牛養殖統籌納入到鄉鎮考核、鎮村評比、行業創優、干部選用當中,對養牛增量、帶動農戶數量、貸款增量、肉牛質量等指標“賽一賽”,按照周調度、月通報、季評比的方式,賽出經驗做法、賽出短板差距,賽出“牛書記、牛金融、牛企業、牛干部”,真正讓“賽牛”機制比出壓力、賽出動力、拼出潛力,助力肉牛產業強勁發展。
質上提升
——科技賦能帶動“種養循環”
在欣浩翔養殖場,記者注意到,敞開式的牛舍四面通風,感受不到一絲悶熱。棚頂上數十臺風機不停運轉,每隔幾分鐘噴淋出一陣水霧,冰冰涼涼的,下面的牛兒輕輕搖一搖尾巴,十分愜意。
“現在牛的生活條件可好咧,住好房、睡軟床,還可以享受按摩服務。”孔振芳指了指牛床告訴記者,“我們采用的是最新的場床一體化技術,將牛的臥床和運動場合二為一,這里面都是打碎的秸稈、谷殼等,加上復合發酵菌種堆成的牛床,不僅能消除牛糞異味,最終還可以自動發酵成有機肥。所以,你看不到污水橫流、糞污滿地的情景,也基本聞不到異味。”他又指了指牛舍里掛著的一根根不斷旋轉的牛體刷,“那是按摩器,牛兒們經常排著隊去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也能提高牛的幸福感,養出好心情。”
養殖場的中央,三個大大的不銹鋼筒倉高高聳立。“這是我們規劃建設的肉牛TMR中央廚房。”孔振芳介紹,3個筒倉分別裝入精飼料,中間8個筒倉分別裝入各類微量元素,通過PC端控制,能夠自動稱重、自動攪拌,生產出適合不同階段牛所需的全日糧飼料,最后再運送到自動喂養線上。中央廚房設計日產能600噸,可為3萬多頭肉牛提供每日口糧。
看好國內牛肉市場,欣浩翔提出了全產業鏈布局,目標實現自養10萬頭牛、貿易20萬頭牛、生物飼料50萬噸、收儲秸稈草料100萬噸、年產加工有機肥50萬噸、牛肉食品深加工、冷鏈物流10萬噸,致力打造百億肉牛產業綜合體。
通過科技支撐,利辛縣逐步加大肉牛良種繁育、品種改良、高效飼養、秸稈青貯和養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提高養殖技術,增加養殖效益。更加注重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落實“先打后補”政策,指導養殖戶做好落地檢疫、隔離飼養,確保肉牛養殖各環節不發生重大疫病。
在欣浩翔養殖場的牛舍里,除了常見的西門塔爾牛,還有幾百只黑牛。“這是我們引進的黑牛,飼養周期長,但是肉的口感更鮮嫩,品質更高,售價也是出人意料。”孔振芳說,黑牛核心部位做成高端雪花牛肉,一公斤售價可達到2630元。“通過精細分割、分級銷售,一頭牛‘吃干榨盡’價值高達18萬元。”
在欣浩翔公司,打開“徽牛云”智慧平臺,一頭牛從哪里來,打了什么疫苗、吃的什么飼料、生長狀態如何……相關信息一目了然。
“我們搭建了‘徽牛云’平臺,為生產管理全程提供精準、及時、高效的經營數據和分析和預警報告,向產業互聯網升級。通過數字化系統應用,預計每出欄1頭牛可節約生產成本100元,如果養殖1萬頭牛,就可節省100萬元。”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亞成說。為把“徽牛云”打造成產業互聯網平臺,利辛縣協調各方資源,對接羚羊、電信、華為等科技平臺,賦能全產業鏈更高質量發展。
在全產業鏈發展中,利辛縣還提出構建“種養循環體系”,大力推廣農牧循環和種養結合模式,促進糞污資源就近還田和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肉牛產業。
利辛群眾養牛,還有他們獨特的“配方”。
在闞疃鎮谷圩村,記者見到了龍海。“我原來做鋼材生意,后來市場下滑,聽親戚朋友都說養牛不錯,就跟著大家一塊兒轉型養牛。”龍海告訴記者,他2017年開始養牛,恰好遇上肉牛市場價格一路上漲,他的事業也越做越大,從一開始的300多頭逐漸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多頭。
“牛90%都是吃秸稈等粗飼料,10%才用到精飼料。”龍海說,為了養牛,他流轉了1000多畝地種植小麥和玉米,秋季做玉米青貯飼料養牛。養牛的牛糞可以生產有機肥,還田種糧。
“群眾賬算得很清楚,午季3畝地產生一噸秸稈,可以供應一頭牛一年的干草飼料。一頭牛一年的糞便能上3畝地。”武龍峰說,當地養牛采用循環經濟模式,養殖大戶普遍流轉土地1000畝左右,種植小麥、玉米,收集秸稈用于養牛,牛糞還田再用作有機肥。
“現在全縣從上到下,人人都知道了‘養好牛’,老百姓都在談論‘養好牛’,這是一個真正能帶動農戶致富的產業,是推動產業振興、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切口。”王林兵說,利辛將堅持富民強縣,優先布局肉牛產業項目,讓農民從肉牛養殖中獲得更多收益,支持企業在產業發展中不斷壯大,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和就業容納能力,提高產業綜合效益。
鏈上布局
——“秸稈變牛”還要“秸稈變肉”
望疃鎮黨委書記彭冬最近忙的不可開交,也有點受寵若驚:“農業鄉鎮,以前哪有多少機會接觸那些大企業,現在可不一樣了。最近很多企業布局長三角,知道利辛肉牛產業謀劃后,都主動過來洽談,養殖、加工、飼料、糞污全產業鏈上的企業紛紛來咨詢、落戶。”
“利辛要真正實現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必須著力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量,多養牛;二是質,養好牛;三是效,就是全產業鏈發展,養出高附加值。”說到高附加值,利辛縣委書記張吉明深有感觸。
除了養牛,紡織是利辛的另一大產業。作為紡織大縣,利辛縣有紡織企業400多家,但是去年產值僅僅69個億。“為什么?就因為沒有打通印染環節,做的都是附加值低的前端,而高附加值的后端只能拱手相讓。今年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產業發展,利辛縣獲得印染行業準入資格,將全面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張吉明萬分感慨,“如果只養牛,不做肉,不打通加工環節,產業發展空間同樣十分有限。”
“兩頭”是“養好牛”的最大短板:“一頭”是繁育,不解決種源問題,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另一頭”是屠宰和深加工,上了規模以后,牛往哪里去?只有屠宰和深加工才是出路。
針對肉牛的種源問題,利辛縣提出加強繁育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專業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設母牛飼養場,優先扶持基礎母牛達到一定規模的肉牛養殖場(戶),增加良種母牛存欄量,著力保障基礎母牛生產能力,夯實肉牛產業發展基礎。積極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每鎮集中建設2—3個存欄100頭以上的母牛繁育場。
“我們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的種公牛站和肉牛核心育種場及凍精胚胎實驗室。未來力爭大部分牛犢供應都能本地解決。同時,完善屠宰和深加工鏈條,實現現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張曄說。
“秸稈變牛,更要秸稈變肉,關鍵要補齊加工業短板。”張曄介紹,利辛計劃建設大型屠宰場,支持屠宰企業擴能升級,力爭屠宰能力達到20萬頭;在全縣建設10家規上肉牛加工企業,支持欣浩翔等大型規模企業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由出售活體向肉類制品和預制菜轉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本縣。
走進安徽徽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陣陣香味撲鼻,總經理劉殿國給大伙兒端來新鹵的牛肉。
“你看看我們的配料表,就是牛肉,沒有各種香精調料,吃的就是原汁原味。”劉殿國2019年開始從事牛肉深加工,建立了兩條生產線,產品有大包裝的五香牛肉、五香牛腱,還有小包裝的牛肉零食。
“尤其是小包裝零食,在網上銷售非常火爆。”劉殿國告訴記者,“目前我們主要用的是進口牛肉。但是以后本地肉牛成規模以后,我們就可以加大生鮮牛肉采購,做出更多高端產品。”
安徽萬禮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日產5噸熟牛肉預制菜,負責人黃偉同樣說道:“其實很多餐飲連鎖企業傾向于本地牛肉生產的高端預制菜,下一步我們也將調整產品結構,供應高端預制菜。”
除了做軟包裝食品,劉殿國還開了一家飯館——劉六盒飯店。中午時分,不大的飯館里面坐滿了客人,他們都是奔著老劉的鹵牛肉而來。“牛渾身是寶,不光牛肉,牛肚、牛雜、牛下水加工效益都非常可觀。”
利辛縣還積極挖掘“牛文化”,弘揚拓荒牛、老黃牛、孺子牛精神,樹立一家人意識,做好樣的利辛人。結合“百村引領、全域升級”工程,將牛文化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主抓手。
今年七夕節期間,在利辛縣西淝河國家級濕地公園舉辦了“森林·濕地·牛”音樂節,推進現代肉牛產業同輕紡服飾產業互促發展,實現文旅深度融合。“我們還瞄準了一處連接利辛新城區和老城區的拐角街區,準備將閑置門面房盤活利用,打造肉牛特色餐飲街區,促進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做到養牛、賽牛、寫牛、畫牛、唱牛、品牛多位一體,吸引更多群眾和游客到利辛消費,擦亮‘徽牛’名片。”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錢衛介紹,縣里正在積極招商,預計年底之前開街營業。
劉殿國已經敏銳地嗅到了商機。8月24日,他給記者打來電話:“你們剛走,我馬上就在長春路租下了一間門面,準備做牛肉火鍋。”電話那頭,他放聲大笑:“下次再來利辛,就可以到我店里品嘗到鮮美的牛肉火鍋了。”(記者 范克龍 張玉芳)
關鍵詞:
上一篇:黃山市政府出臺過緊日子“二十條”措施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近日,一份關于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的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根據數據顯
2023-08-31 06:49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16時,A股共有419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
2023-08-31 06:48
周三(8月30日)紐約尾盤,彭博谷物分類指數下跌0 32%,報43 1395點。CBO
2023-08-31 05:50
自7月政治局會議釋放穩增長積極信號以來,多項支持經濟政策近期陸續落
2023-08-31 05:52
9月份,安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池光勝表示,政府債的凈融資規模依然較
2023-08-31 05:50
越南汽車制造商VinFastAuto(簡稱VFS)的股價下跌了10 77%,報41 27美元
2023-08-31 05:51
周三(8月30日),標普500(161125)指數開盤后一度下跌到4493 59點,隨后
2023-08-31 05:49
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的匯率在北京時間04:59報7 3031元,較周二紐約尾
2023-08-31 05:42
江波龍(301308)于8月30日晚間發布了上半年報,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37 07
2023-08-30 22:55
美國8月25日當周EIA公布的原油庫存數據為219 1萬桶,預期為-219 1萬桶(
2023-08-30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