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安徽南陵:村干部“跨省實訓”歸來后

時間:2023-08-31 08:09:13    來源:人民網    

名村實訓、異地充電、跨省拜師……

今年5月8日,蕪湖市南陵縣啟動2023年第一批村黨組織書記“名村實訓”,7名隊員4個地方,雖然實訓地點不同,但都以“從零開始”的姿態全力以赴、只爭朝夕,一路看、一路聽,邊實訓、邊取經,不斷開闊視野、升華認識、收獲成長。

短短半個月時間,大家積極融入當地工作氛圍,在干中學、在學中悟,帶著如何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改善鄉村治理、發展村集體經濟等思考,努力解譯著實訓名村的發展密碼,探尋自己村莊的發展方向。


(資料圖)

實訓回來已經三個月,學了什么?怎樣借鑒?又如何當好鄉村振興的“研究生”?

南陵縣許鎮鎮高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祥偉,是參與實訓的成員之一。他跨省實訓的村莊在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

“我們和青山村都發展鄉村旅游,村兩委班子都很年輕,且充滿朝氣。”孫祥偉說,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村莊治理上,青山村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尤其強烈。

“青山村把每月中旬一周固定為‘村民義務周’,每次由網格組組長召集,在家的村民全部參加。”孫祥偉說,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杜絕了“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

夜色下的牌樓張村民組。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回來后,高橋村在每月27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并讓村民參與進來。孫祥偉以牌樓張村民組為例,“村干部號召黨員,黨員帶著群眾,為的就是讓村民更有參與感。”

這些年,很多人外出就業,而在青山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甚至吸引不少新村民,雖然生活節奏比較快,但當地人的工作和生活緊密聯系。

實訓期間,青山村的組織生活、黨員村訓活動、村民義務日、村民定期議事等,讓孫祥偉看在眼里、映在腦里、學在心里。他說:“黨群同心,其利斷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00公里是蕪湖市南陵縣和淮安市盱眙縣的距離。

南陵縣家發鎮濱玉村黨委書記邢宏水,在盱眙縣官灘鎮古河社區實訓回來后,每每提及收獲時,他都打趣道,“學會了鹵小龍蝦。”

“我們濱玉村與古河社區同屬圩區,都養殖小龍蝦,主導產業不謀而合。”雖然產業相同,但發展有別,剛到古河社區實訓不久,邢宏水就在思考“取經”的方向和切入點。

“異地充電目的很明確,就是學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精準實訓。”邢宏水說,盱眙緊挨淮河,水質好,養殖規模也大,他們不僅一產走得穩當,而且還發展二產,把小龍蝦進行加工冷凍,然后反季銷售。不僅如此,還制作蝦仁、蝦醬和調料包,提高附加值。

空中俯瞰家發鎮濱玉村。南陵縣委組織部供圖

邢宏水坦言,“過去我們思想保守,搞養殖只知道圍著一產轉,現在實訓回來,我們也著手在二產上尋求突破。”

其實,在去盱眙實訓之前,邢宏水還有過浙江省長興縣和平鎮長城村的實訓經歷。

雖然時間不長,但當地一二三產串聯發展的模式,讓他記憶深刻。這不,現在的濱玉村,也在農產品種植的基礎上,開始了深加工,并注冊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南陵縣濱玉共贏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正慢慢步入正軌。

帶著疑問去,學到辦法回。

所選派的學員通過參與實訓村的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集體經濟等重點工作,在比肩先進找差距的同時,借鑒經驗、理清思路、補齊短板,將“好方子”付諸本村實踐,進一步增強了發展產業、振興鄉村的信心。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